想建“文革”博物馆
巴金曾在《随想录》中提出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樊建川也想,甚至正在付诸实施。其实,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以“红色年代”命名的3座馆中,“文革”时期的瓷器、生活用品和章、钟、印等文物已经有所展出,但樊建川觉得还不够丰富和深刻。
曾当过“红小兵”的樊建川对“文革”记忆特别深刻;上个世纪80年代,他开始反思;如今,他回归理智。樊建川在20多年中收集了“数以吨计”的“文革”时期的武斗材料,特别是照片,它们呈现了“血雨腥风、毛骨悚然”。“等条件成熟,最应该建的是‘文革·武斗’博物馆。”樊建川说:“‘文革’已经过去30多年。如果再有30年的时间,也许人们会对‘文革’有一个更加全面、理性、贴近事实的判断和认识。建立‘文革’博物馆,不为追究旧责,只为避免新灾。”
早在2007年,樊建川就立了遗嘱,未来将他的博物馆全部捐给国家。他甚至对女儿说过“今后参观博物馆要自己买门票”的话。现在,他在努力建立新的博物馆——一个真实的目标是建到100个。樊建川说:“生命的价值在于不但去说,而且去做。这100个博物馆不是口号,是梦想。现在不是都说中国梦吗,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在《大馆奴》书的尾声中,樊建川写道:“我本质上是个军人,当兵的人第一不怕牺牲,第二敢于冲锋,第三有担当精神,第四崇尚荣誉,第五没有财产……我觉得13亿中国人,有12亿,甚至12.5亿都应该过平淡而正常的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作牺牲,就像谭嗣同、张志新一样。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