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成都以“六湖八湿地”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

2013-05-30 17:26:09 来源:成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水系揭秘

源头活水来 碧潭水自清

锦城湖的亮相,将一幅源头活水来、碧潭水自清的生态美景,徐徐呈现在市民眼前。“六湖八湿地”湖泊水系是环城生态区的核心,对于这个环抱成都中心城区的大型生态系统来说,其水系如何构建?水质如何保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市水务局副局长陈科。

“六湖、八湿地都顺其自然,傍河而建,实现了河湖相连、借水还水。”陈科说,每一座湖、每一片湿地都有明确的水源,都依托和靠近一条主要的河流,其中,安靖湖依靠府河,金沙湖依靠清水河,江安湖依靠江安河,北湖和青龙湖依靠东风渠,锦城湖近期依靠清水河下游的肖家河,远期则从江安河取水。

在建湖的时候,则依托地势,因地建湖,使湖水引得进来、退得出去。“建湖没有鲸吞河水,而是在短暂的停留后,最终又回到河里去。”陈科说,这样“河湖相连、借水还水”的设计解决了“水从哪里来”的难题,而且让湖水的源头始终有活水,始终有灵气。按照设计,湖泊蓄水预计30天左右就会完成一次循环。

“六湖”虽然从河道借水,但在汛期,“六湖”还可蓄水,既改善生态,又调节水资源,同时滞洪除涝,可谓一举多得。

水质,是湖水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我市在锦城湖建设中引入了清水型生态系统,邀请南京中科水治理的专家“把脉”水质,通过种植植物、引入水生生物等,在湖区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使湖水具有自净能力。“锦城湖的进水水质是地表Ⅴ类水,通过自净系统,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表Ⅳ类水,提档升级了。”陈科说,经过前期的生态调试,目前3号湖的水清能见度为3.3米,4号湖已达4米。

重要的是,这一湖清水将汇入锦江,有利于改善水质,提升黄龙溪的出境断面水质。而为了确保水质,我市也在城区开展了深入持续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截污、清淤等手段,杜绝污水下河。

生态打造、水质提升、调水蓄水……通过“六湖八湿地”的建设,我市实现了兴水、供水、节水、净水、治水的良性循环,夯实了“水”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底。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60 幅震颤人心的摄影作品系列(一)

退休老人打造橡木版大众甲壳虫

中国制造“卡西罗拉”成为世界杯新宠

河南一农场近百名员工着红军装上班

精彩热图

重庆一小学师生穿睡衣上课 教室如家一般温馨

组图:神秘事件大盘点

印度诞生罕见双头女婴 “第二头颅”长在肚子上

广东雷州运河投6.85亿改造 雨季未到已经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