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成都以“六湖八湿地”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

2013-05-30 17:26:09 来源:成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规划详解

连湖成片 亲水宜水

大凡城市规划,划定“环城生态区”的“绿线”控制界限已是终点,但从去年以来,我市却为“六湖八湿地”的每一座湖、每一片水生作物区,都编制了操作性极强的实施规划。“‘六湖八湿地’的规划建设,使我们的环城生态区蓝图固化了下来。”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如是说。

据介绍,按照市委“打牢生态本底”的安排部署,从2011年底,我市开始进行环城生态区的立法和规划,确定了133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的“绿线”范围,并实行立法保护,真正奠定了“绿隔”区域生态保育的功能。

王松涛说,一座湖泊、一片湿地也许能对城市局部带来变化,但不会构成生态系统,而当数座湖泊、数片湿地次第呈现,生态效益就将显现,“从这个意义而言,‘六湖八湿地’将环城生态区的生态蓝图固化了下来。”

湖醉锦城传蜀韵,水润天府泽后世。“六湖八湿地”以湖泊水系为核心进行打造,凸显水景、标志性建筑和文化传承。

规划突出塑造亲水宜人的生态景观,提出充分利用包括农作物在内的乡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绿化景观,沿河流、湖泊、湿地规划生态缓坡岸线,设置市民休闲活动的开敞空间,打造山水相依、人水相亲、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同时,严格限制周边建筑高度,避免对水岸造成围合、拥堵。

“六湖”将建湖理水与堆山塑形相结合、水系空间与周边城市相协调、特色定位与区域经济人文相辉映,营造“以典造景、以景达意、入情入画”的诗文意境风景。“八湿地”水生作物营造强调因地制宜、类型多样、功能复合,让生态水净化处理为主的人工湿地与川西田园特色的农耕型生态湿地并存,“滩涂、沼泽、梯田、水网”形态多样,“苇荡、荷池、石滩、堰群、景湖”不一而足,“栈道、曲桥、亭廊、台榭”便于市民亲水近水。

现场直击

四湖一体 灵动城南

——本报记者探营锦城湖

“六湖八湿地”将宛如一条“翡翠项链”镶嵌在成都中心城区的周边,而锦城湖——这颗“翡翠项链”上的第一颗雕琢完成的明珠,将全新亮相,展现在市民面前的,是一座生态湖泊、一个开放公园。这里,能看什么?能玩什么?怎么到达?昨日,记者提前进行了一番打探。

2号湖最大 3号湖4号湖精致

锦城湖由4个小湖泊组成,其中1号湖早已建成并开放,去年以来,新建了2号湖、3号湖和4号湖,水面增至960亩。

剑南大道与元华路交会处,有一个宽阔的小广场,“锦城湖”三个字映入眼帘。这是锦城湖的2号湖区,也是主湖区。湖泊打造十分生态,堤岸设计为复合式,水体和环湖步道间是数米的缓坡,栽种有各种植物,也便于亲水,环湖步道外侧是宽阔的绿化区,有着各种林荫大树。

如果步行的话,将锦城湖全部逛完,需要两三个小时。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公共厕所、公共坐椅等基础设施,绕城高速桥下还有一个停车场。就整体感受而言,2号湖最大,3号湖最小;2号湖水面宽阔,3、4号湖更为精致,园林风格明显。

亲水平台多 便于亲水近水

站在湖边任一隅,映入眼帘的湖面干干净净,一低头就能看清湖底的水生植物。在湖的浅水区,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角突出,不同的挺水植物冒出水面,这是湖泊的净水区。据了解,为保证水质,锦城湖在建设中引进了清水系统,通过栽种植物、放置水生生物等,构建健康稳定食物链,在湖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湖水的自净。

湖区建有不少亲水平台,可让市民和湖泊“亲密接触”。在2号湖,有一处平台还延伸到深水区,走上平台,可体验“人在水中央”的情趣。

每个亲水平台设计均不同,2号湖的一个亲水平台,打造起了一个小型的泊船码头。据了解,今后湖区将引进游船,市民还可泛舟湖上游乐休闲。

绿化很“给力” 湖区各有特点

湖区绿化层次丰富,既有土方堆起的山坡,也有葱葱郁郁的草坪;既有林荫大树,也有花树果树;既有银杏、香樟、枫杨等陆生植物,也有芦苇、菖蒲等临水植物。据了解,锦城湖的绿化采用了银杏、桂花、枫杨等20余种大型乔木,结合开阔水面,林下岸边还选用了十余种草本植物。

湖区造景也因地制宜。2号湖湖面开阔、视野宽广,采用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设计理念,以自然式的树林、大面积的草地与开阔的湖面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手法来营造自然生态乐园。3、4号湖湖面狭长,则采用了中式园林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增加了丰富的石景、岛屿、小桥、栈道,形成小桥流水式的中式园林。

专家访谈

●水利专家

陈渭忠(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评审专家、成都市著名水利专家)

修复水生态

成都迈向水环境治理“高阶”

“环城生态区是中心城目前存留的仅有的生态空间,把这个空间建设好、打造好,就能实现成都城市生态的梦想和回归。”陈渭忠直言:环城生态区“六湖八湿地”有利于中心城区水系完善、水生态改善、乃至成都水文化传承和提升。

陈渭忠说,成都城区曾经有着完整的河湖水系,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小型沟渠逐渐消失,但府河、清水河等主河道骨架还在,也使“六湖八湿地”的建设成为了可能。“在城区构建如此大的水面、水体,不仅生态,更可防洪、蓄水,作用很多。”河湖相连、借水还水的设计,使湖、湿地从河流引水却不消耗水,通过蓄水还可向下游河道补水,有利于城区水系的完善。

世界上各大城市,水环境治理都是分两步走:第一是治理水污染,第二是修复水生态。在陈渭忠看来,建设“六湖八湿地”,标志着成都开始迈向水环境治理高级阶段——即以水生态修复为目标。

“生态的标准,是要看将来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了修复。”而“六湖八湿地”不仅是人的乐园,更是鸟类、鱼类、水生栖物的共同乐园,在设计中,有意识地为多样的生物营造不同的生存环境,为生态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渭忠表示,“六湖八湿地”的建设,还有利于成都水文化的传承和提升,进一步彰显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气质。六座湖泊的选址地,均影射着成都数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极盛时期,而每座湖泊却不是简单的重现,而是提升,凸显城市文态。

●环保专家

周来东(成都环境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增湿度促流通

为成都带来更清新空气

周来东表示,在环城生态区建设完成后,这个环绕中心城区的湿地系统会让成都多了一道“生态屏障”,带来更优质的生态环境,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环城生态区相当于在中心城区周围加了一条环状隔离带,对于外来的扬尘等污染物,能起到一定的吸附和阻挡作用,有利于净化空气。”周来东说,“六湖八湿地”的建设还包括水生植物及周边绿地的打造,这不仅能使生态区环境更加美观,生物多样性更强,同时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同时,“六湖八湿地”大幅提升了城区的水域面积,必然增加空气的湿度,从而提高空气质量,让空气更清新。

此外,环城生态区的建设还有利于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河流、湖泊本身就是很好的降热资源,其表面温度较低,与别的地方会形成一个温度差,局部的小气候也得以调节,还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扩散。

●社科专家

杨明洪(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推动“宜人成都”建设

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性与活力。”杨明洪表示,成都历史上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水,造就了成都的繁荣富饶。打造“六湖八湿地”可以推进成都的城市生态转型升级和保护,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他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脚步明显加快,这也使得人们追求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市区周边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点。如今,“六湖八湿地”便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让市民的心灵得到深层次的宁静和回归。

在杨明洪看来,“六湖八湿地”将极大地推动“宜人成都”的建设,更能激发城市的经济活力。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落户成都,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成都宜人的居住环境。“六湖八湿地”的建成,势必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宜商、宜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进一步增强成都城市魅力的同时,将会留住更多的人才和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来成都投资、兴业,助推成都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温馨小贴士>>>

作为城市周边的生态绿地,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以到达锦城湖。

1、自驾车市民自驾车可以直接经绕城高速至元华路互通立交桥。元华路互通立交桥位于绕城高速与成雅高速的互通立交——白家场立交的东侧。

对于大家关心的停车问题,记者也咨询了相关部门。据了解,锦城湖规划了多个停车场和绿道驿站,不过最“安逸”的停车地点是绕城高速桥底下,这里两面临湖,而且有着绕城高速桥这层天然“太阳伞”,即使盛夏也十分凉快。

2、公交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可以选择26路、124路、184路到锦城大道剑南大道口公交站下车;选择187路公交车在剑南大道锦城大道口站下车;124路、187路在锦城大道西站下车。三个车站距锦城湖均不超过300米。

3、地铁 市民还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至金融城站,从A口出站,往北走500米到交子北一路府城大道口乘坐184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60 幅震颤人心的摄影作品系列(一)

退休老人打造橡木版大众甲壳虫

中国制造“卡西罗拉”成为世界杯新宠

河南一农场近百名员工着红军装上班

精彩热图

重庆一小学师生穿睡衣上课 教室如家一般温馨

组图:神秘事件大盘点

印度诞生罕见双头女婴 “第二头颅”长在肚子上

广东雷州运河投6.85亿改造 雨季未到已经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