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左林试图写下自己名字
在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着一位身份成谜的病人———他总是孤单一人,没有亲人陪伴;他说话含糊不清,总是喜欢盯着天花板发呆。原来,今年1月30日,该院神经外科入住了一名在交通事故中颅脑受伤的男子,因神志不清,医护人员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系,这名男子一住便是快一年。
经过重庆晚报与南宁晚报两地联动采访,昨日,终于解开了他的真实身份……
车祸重伤身份成谜
今年1月30日,一位年轻人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下班途中,不幸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导致颅脑受伤,身上只留下了一本写有“朱德林”、“金陵华鸿砖厂”几个字的病例。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紧急实施开颅手术。入院半个月后,经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他终于脱离了危险期,但他的意识仍不清醒。
今年3月7日,该院医护人员求助南宁晚报记者帮忙寻找年轻小伙的家人。记者前往金陵华鸿砖瓦厂了解,工友们说,他才来砖厂上班两天,大家和他并不熟,只是听说他叫朱德林(音),今年24岁,好像来自贵州。
当地媒体见报后,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人来认亲。然而,没有一个是他真正的亲人。
重庆病人提供重要线索
为帮他恢复记忆,医护人员和病友家属们对他格外照顾。有人教他认字,有人帮他活动双手,有时病友为让他开心,还时常唱歌给他听。
上周,医院来了一位重庆的患者。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魏风称,因“朱德林”地方方言过重,无法听懂他说的家人姓名和家庭地址。上周来自重庆的男患者住院,与“朱德林”聊天交流。“朱德林”说他叫朱根生(音),老家在奉节,同时说了父母名字。
《南宁晚报》得知这一线索后,委托本报帮忙寻找。
重庆警方帮忙寻找家人
“我们接到广西方面的求助电话,不过提供的几个名字,根本查不到。”昨日,奉节县公安局甲高镇派出所民警杨警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仔细翻看电视台视频资料后,民警判断该男子极可能在羊市镇居住过。
“我们联系上该镇各乡、村干部,担心这个人可能常年在外打工,又找退休老干部了解情况。”杨警官说,就在前天下午,楼门村一位退休老干部告诉民警,村里确实有一个叫朱根生的男子,是他的小名。甲高镇派出所民警终于确认了年轻小伙的真实身份———他叫朱左林,羊市镇楼门村人,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母亲已经改嫁。
民警多方打听,找到朱左林大姑姑朱章春。原来,家人也在四处寻找他的下落。
大半年了才发现失踪
“要好好感谢民警还有当地媒体,不然我这辈子都不能安心。”今年64岁的朱章春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那位神秘病人,正是自己弟弟朱章富的儿子,23岁的朱左林。
“我弟弟在侄子小时就因为意外去世了。娃儿妈妈又有病改嫁,所以侄子都是我和妹妹一家在照顾。”朱章春说。去年朱左林前往江苏打工,偶尔也会通过电话与姑姑联系。今年9月左右,朱章春才发现侄子大半年都没与任何家人联系。
朱章春不断埋怨自己,因身在老家,她只能托远在江苏的妹妹一家寻找。“他走之前没说在哪里打工,我们问了他一些平时有可能联系的工友,都不知道下落。”朱章春说,自己一个人时常偷偷痛哭,“弟弟死得早,但是我连他唯一的儿子都没有照顾好。”朱章春不断埋怨自己。
“我现在身体有病,不方便走,我是很想过去看他啊。”昨日朱章春告诉记者,这两天自己妹妹手机关机,他们会商量后再决定是否前往广西。
得知找到亲人
他激动地写下名字
昨下午4时左右,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南宁晚报记者再次见到了曾一度昏迷躺在病床上的朱左林。他已经能自己坐轮椅出病房,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也可写一些简单的字。
“想回家吗?”记者问,他坐在轮椅上看着天花板,缓慢地吐出两个字:“回家”。随后南宁晚报记者拨通了重庆晚报记者电话,在电话那头,重庆晚报记者用重庆话对他说道:“你是朱左林吗?”电话那头他虚弱地说:“这就是我的名字。”
随后,他吃力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朱”和“林”字,当南宁晚报记者写下小名“朱根生”后,他用力地点点头。
“朱左林,我们已经帮你找到了家人,你好好养病。”重庆晚报记者在电话这头,将这个消息告诉他。随着几分钟含糊不清的回答后,电话那头传来两个清晰的字:“回家。”重庆晚报记者任梦 实习生 范圣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