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将200万贫困群众搬出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的深山、石山和石漠化严重地区。今年5月,贵州宣布,2012至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内最为浩大的移民工程由此拉开大幕。按照计划,工程实施首年,贵州省将有10.13万贫困群众搬迁到新安置点。
7月底8月初,记者连续六日奔赴平塘、丹寨、台江、铜仁、松桃、江口、剑河等七个市县,现场采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情况,亲身感受安置点的建设热潮。
平塘县克度镇安置点,6栋灰色的移民住房已经拔地而起;塘边镇营盘路安置点,4户移民建房主体完工,30户正在建设中,水电已接通。
丹寨县扬武社区安置点,醒目地立着新的规划图,挖掘机和工人正忙着做场平。全县规划安置面积1166.37亩,已完成征地679.7亩,场平338.97亩。
铜仁万山区黄道侗族乡安置点,工人们顶着烈日加紧建房,大多数安置房已经修完了一层。铜仁市扶贫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全面开工建设,17个集中安置区已完成三通一平,投资3524万元。29个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工作全部展开。
目前,全省181个安置点已全部动工,总投资18.11亿元。
政府精心布局
“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这是各地围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制定各种政策的理念核心。
平塘县将生态移民安置点集中在公路沿线,特别是集镇所在地。“他们能充分利用迁入点交通便利、商贸活跃、信息快捷的集镇特点,在兼顾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小五金、粮食等加工业,餐饮、百货等服务业。”平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智勇告诉记者。
铜仁是全国首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武陵山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全国、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覆盖全市10个区县,其中包括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25个贫困乡镇,1781个贫困村。调查摸底,目前全市仍有47.2万人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及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今年,铜仁市将完成2万人的搬迁任务,占全省总任务数的20%。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建立的33个各类产业园区,仅年内就可以为移民提供15228个就业岗位。今年市、县财政将拿出1亿元投入移民安置房建设,整合资金5800万元以上用于集中安置区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从住房、就业、惠农、户籍、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八个方面对移民安置出台了详细政策。比如就业方面,除组织劳务输出外,市、县区每年由财政拿出1000万元,用于购买公益性岗位,重点安排“4050”人员,连续实施5年。另外,对搬迁建房,协调小额贷款3至5万元,由政府贴息,使移民建房资金有保障。”副市长陈晏介绍道。
丹寨县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之一。全县17.3万人中,农业人口占14.3万人,目前贫困线以下7.47万人,有6.51万人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或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对丹寨而言,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同时也为县城扩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丹寨有关负责人就此解读:“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人口近期10万人、中期30万人、远期50万人的目标,我们将扬武、长青、龙泉组团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拉大县城规模,激活县城建设,形成移民核心区。同时,把排调镇、兴仁镇两个中心镇和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发展轴作为移民安置次中心。通过生态移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所在地聚集,加快区域间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技术、文化的交流速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城乡协调发展。”
移民迎接希望
在多个移民安置点,记者认识了许多即将迁入或已经迁入的新老移民。
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侗族乡。建设工地上,戴着红色安全帽的罗世记,这里敲敲,那里摸摸。他是村里选出来监督建房质量的监工。他觉得自己“赚”了:“我交了8万8,得了130平方米房子,一间门面两层楼。在我们山上修这种房子,20万元都修不起。”原来的老家黄溪村蓬溪组仅通小路,全是石山,种出的庄稼只够吃半年。
在老家岩拉村“一天累瘫了都找不到20元钱”的龙可权,搬到松桃大兴镇移民安置点,找到了发展机会:“这里交通很方便,流动的人口也多。”他用手兴奋地比划着告诉记者,几条公路是怎么穿过附近的。随着年龄增大,跟他一起出门打工的妻子开始盼望能回家过点安稳日子,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孩子。“她最希望有个门面,做点小生意,比如卖百货。这次,算是满足了她的心愿。”龙可权满意地说,估计年底就将搬进新居。
嫁到梵净山的遵义妹子万树仙2010年搬到江口县移民安置点太平乡梵净山麻立湾。她和丈夫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平台。安置点距梵净山黑湾河旅游区2公里,处在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和江梵旅游公路旁,区位条件优越。去年6月,小两口用打工10年挣的钱开了个杂货店,从村民那里收购山货销售。“一年能挣好几万元,比打工时多,而且没有那么累,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
机遇蕴蓄考验
贵州省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贵州省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149万人,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的33.4%,其中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是贵州省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根据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将从这些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的地方移民200万。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最大规模的一次扶贫移民。
“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根据初步规划,9年搬迁200万人大约需要1600亿元以上,这对财力薄弱的贵州来说是一个考验。”新上任的省扶贫生态移民办主任付贵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资金压力、用地紧张,这几乎是所有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地区面对的挑战与考验。尽管如此,各级政府还是克服困难,严格按计划推进工程。
“尽管资金困难,修建安置点,我们还是想方设法配套900多万元资金。因为这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是山区贫困群众获得发展的不容错失的机遇。”铜仁市万山区区长张吉刚一语中的。
虽然用地紧张,记者采访的七个市县都挤出集镇、公路沿线、产业园区等黄金地段,以便移民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扶贫攻坚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扶贫生态移民的强力推进,是贵州决战贫困的迫切要求,也是民心所向的长远依托,更是贵州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历史选择。(袁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