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电商惨烈“价格战” 谁为疯狂买单?

2012-08-15 19:08:3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年内零毛利”“不低于对方赔两倍差价”……短短几天内,京东、苏宁、国美三家电商的“价格战”进入白热化。一边是电商“闹得欢”,一边是消费者“隔岸观火”。这是正常商业竞争还是畸形的“价格火拼”?中国电商模式暴露出哪些弊端?消费者真能得到最后的“实惠”?

专家指出,电商行业低价和无序竞争难以持续,这样的闹剧不应一再上演。

便宜无底线,电商“论剑”还是“论贱”?

“比国美、苏宁便宜不足10%,立即降价或现场发券。”14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上的高调承诺,引发电商业轩然大波。

紧随此博,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在微博上表示“8月15日上午9时起,苏宁易购包括家电在内的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否则赔两倍差价”。国美电器的反击则更直接“明天9时起,国美电器电子商城全线商品价格比京东商城低5%。”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消费者打算血拼一把。记者注意到,苏宁易购网因繁忙一度无法打开,京东则是在9点过后的20分钟里,接到将近5000万元的订单,高过往常。

但也有一些消费者提出,这是一场联手广告秀,赚取无数眼球,“作秀”成分居多。还有一些消费者提出,京东此次促销主打大家电品种,这些都是耐损耗品,一次置办后能使用多年,而小家电这类更新换代快的产品,则不在“零毛利”之列,显得诚意不足。网友“2012王者归来了”的抱怨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质疑:全是高端存货不好卖的,这样降法只是你们三家都受益。

对此,一位电商负责人向记者坦承,会出现实际销售价格低于供货商价格的可能性;此外,促销的初衷也有清空库存,回流资金的考虑。

另一位电商负责人吐露了同样的“苦衷”:消费不振,当前电商行业面临消费萎缩、库存过高的问题,这也使得电商现金回流的压力很大,不得不采用价格手段参与激烈竞争。

“从京东‘网上约架’到‘见招拆招’,看不出太多理性的成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说。本轮的“价格战”看不出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性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只是一味压低价格,实现企业自己“圈客户”的目的。

无序竞争扩大,“拼价盛宴”伤到了谁?

“价格战若惨烈到没有任何底线,那么竞争就会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经济学者马光远说,消费者在享受到昙花一现的低价商品后,其实这种优惠并不能持续。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说,对消费者来说,表面上是在品低价盛宴,但实际上消费者在频繁的价格战中,提前预支了消费需求,也会造成下半年电器销售后劲不足,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此前在商品零售行业就曾出现过类似过度竞争,打压竞争对手的情况。一家知名彩电供货商告诉记者,现在的电商竞争就如十年前的家电零售业一样,以价格战拼市场份额,到头来是刚刚萌芽的电器业市场经济在“过度厮杀”中被遏制。由此一来,一些企业占据定价权,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成本不断降低”但“居民购买价格居高不下”的矛盾局面。

编辑: 马原 标签: 价格战 电商 新华视点 京东 商法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