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一次性用品退出难原因有三 自带餐具者不多见

2013-03-02 08:23: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连日来,本报连续刊发“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业为何难”系列报道,受到广泛关注。有读者提出,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应该在更广的领域推进——

一次性用品能否少起来

本报记者 张 伟

一次性用品退出难原因有三 自带餐具者不多见

这是居民们用自家的塑料板凳蒙上剪纸,制作成的一组新颖的花灯(2月23日摄)。2月23日是正月十四,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传统的居民灯展已经摆开架势。与往年不同的是,8000多盏花灯由社区居民利用废旧材料,如用过的油壶、一次性杯子、包装盒等,经过巧妙构思制作而成,体现了环保、节俭的新风。新华社记者程 敏摄

有人说:一次性产品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不应否定。有人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各类一次性产品,要改变这种方式绝非易事!还有人担心:限制一次性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讲难度很大,如果靠价格进行调控,容易造成需求并未下降、消费者最终埋单的局面。

这些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大家均认为,无论怎样,都不能对一次性用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日益严重的现象坐视不管。

在今天的报道中,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城市的几个经营场所,包括路边小吃店、农贸市场和城市经济型酒店,结果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许多人都认为应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忧的是,生活中能够主动减少的使用者并不多。

为什么公认应该做的事情,却只停留在说的层面。从记者的采访中可以看出,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认为即便自己“省一点”也无法影响“大局”,所以干脆作罢;二是虽然国家对某些产品如塑料袋的使用有限制,但实际上并无严格监管;三是生活中确有不便之处,无法完全摆脱对一次性用品的依赖。

这表明,要限制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必须拿出综合性治理方案:要尽快制定可行的制度措施并严格监管;要加快科技研发,用科技手段实现产品替代;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思想化为行动、深入人心……特别要提醒的是,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应觉得自己“省一点”不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际上,正是每个人的“那一点”努力,最终带来环境的改善。

我们不能每天一边抱怨环境在污染,一边却亲手制造污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