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监管乏力致“加价提车”歪风盛行

2013-05-24 10:18: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指导价为27.58万元的顶配福特翼虎,购车者需要加价3万元才能提到车;而指导价189.8万元的路虎揽胜“加价提车费”甚至高达20万元。近日,新华社记者调查4S店“加价提车”潜规则背后的利益链,引发不少亲历潜规则的博友共鸣。

面对报道和亲历者的控诉,有博友指责加价提车者消费观念病态。在更多博友看来,歪风盛行应归咎于监管乏力,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而不得不默然承受。博友建议,填补法律监管空白,加强执法力度,才能使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加价提车,你情我愿?

部分紧俏车型“加价提车”久遭诟病。

博友“林中幽鸟”称,自己于今年4月底购车时,被店方要求第一年必须在4s店购买保险,最终以高出外面1000元的价格买了车险,于5月2日提车。

5月19日,博友“笨笨吗啡”在微博上讲述道:“4月20号订的车,店方说20个工作日左右可以提车,现在店方答复说还得等,没有确切的提车日期。当初就是怕他给我们磨蹭,才不情愿在订车合同上签了保险。都这样了,提车仍然遥遥无期啊。”

在另一些博友看来,不愉快的购车经历缘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理性。

博友“陈啸天”认为,不想加价提车,可以换个品牌。硬要买,有什么办法呢?博友“刘_V 5”也表示,加价提车固然有悖市场公平交易原则,为何仍有消费者愿意支付。这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以及病态的消费心理。

维权难于登天

新华社报道披露,加价提车的背后,不乏一些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建立利益联盟,故意营造紧张气氛,人为地制造供需矛盾。甚至隐藏着腐败和犯罪———热销车型的货源分配权限在厂商的某些部门、某些人手里,有的经销商甚至通过贿赂的方式取得更多货源,然后加价销售。

事实上,很多博友对上述内幕洞若观火。

“汽车市场问题多,加价提车非先河。背后利益结成链,企狈商狼贪一锅。”博友“老兵”以一首打油诗抨击道。

博友“何宇昂”认为“如此明码标价给提车者加价,说是行业规则,倒不如说是商业欺诈。”

编辑: 马原 标签: 博友 加价销售 加价提车 乏力 陈啸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