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沈阳:两个“缆桩”见证“浑河晚渡”

2015-05-18 15:11:30 来源:沈阳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浑河摆渡两岸变通途

2005年,“十里码头”(罗士圈码头)“缆桩”现身之后,当地的老年人们纷纷回忆起当年码头的情形。

当年60岁的包大娘回忆说,小时候,她经常到“罗士圈码头”玩耍。那时的木船有10多米长、五六米宽,每天往返于浑河南北两岸之间摆渡。“船老大”将跳板从码头搭到船上,供马车、人们上船。“船老大”厚道质朴,一旦人们有急事需要夜间过河,只要敲“船老大”的房门,他便随时起身将人们摆渡过河。1955年,浑河上架起木桥后,“罗士圈码头”的渡船便逐渐停止摆渡了。

据当年75岁的邓大爷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罗士圈只有200多户人家。如今“罗士圈生态公园”的位置,就是当年的“罗士圈码头”。码头是个大斜坡,用厚木板子搭建船码头。大木船靠岸后,木头跳板搭在船上,人们踩着跳板上船。大车上船时,船夫们帮着卸下拉车牲口,齐心协力将大车推上木船,然后再把牲口牵上木船。一艘大木船,一次能装载一两辆大车、10多名乘客,大车排列木船中间,两边站立牲口、乘客。平时,由两人划船,重载时最多6人划船。浑河水势浩大时,船夫用船桨划船;河水水位低落时,便用五六米长的木篙撑船。

当年,浑河水流湍急。木船载货、上乘客之后,船家必须在岸上拉纤,将木船拉到“罗士圈码头”上游约500米处,然后再上船摆渡,致使木船边前行、边顺流渡河,这样才能准确到达对岸码头。

邓大爷还介绍说,当年,“罗士圈码头”岸上还有一座小庙,庙后悬挂一口大钟,大钟铭文记载,为清代光绪年间铸造。那时,罗士圈地区如有重大事情,必须敲钟召集人们前来议事。后来,一旦发生失火、失盗等意外事故,人们也要敲响大钟。如今,当年的大钟早已不知所终,惟余当地老人们闲坐话当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品引来国际名导金基德

北京书市最后一天 商家打折市民“捡漏”

北京博物馆学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

图片精选:河南郑州现汽车“叠罗汉”

精彩热图

刘翔退役仪式在上海体育场举行

走进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更新空间”海洋球里即兴舞蹈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