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卫生部就201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答记者问

2012-05-07 10:11:30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就此,记者采访了牵头负责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卫生部相关负责人。

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答: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各地也选择了37个省级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启动近一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形成了中央、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医院多方努力、综合改革和单项改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探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管理体制方面,试点城市形成了设立市政府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成立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直接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在卫生行政部门之外成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等四种具体模式。在改革治理机制方面,各地在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合理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责、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探索。在改革补偿机制方面,通过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加大财政投入补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设立药事服务费、实行差别加价等方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在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方面,部分试点城市在明确社会资本办医空间、鼓励发展优质非公立医疗机构、完善鼓励支持政策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二是强化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各地重点加强薄弱区域和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县级医院配套改造和技术管理改革,推广陕西省子长县、神木县、府谷县、河北省赞皇县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带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的做法。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城乡对口支援,1100多所三级医院与2139家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形式,探索县乡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合作模式。

三是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出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全国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增加门诊量8000万人次;在4964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1个省在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1300多家医院开展110种疾病的临床路径试点;在22个省(区市)近100家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试点城市70%以上的市区建立了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监测体系,53%的医院实行同级检查互认,普遍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四是改革医院收费和医疗保障结算方式,推进即时结算和异地结算,探索多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已有3000多名儿童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五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上海市首批近2000名住院医师已进入39家培训基地接受规范化培训,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从总体来看,试点城市都把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大力推进,并将公立医院的规划发展与大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等衔接起来统筹考虑,改革试点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取得积极进展,显现了初步成效。在宏观方面,试点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开始向好的方向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开始调整,结构逐步优化,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公立医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需求、城镇化发展的一致性、协调性在增强。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各地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发挥政策合力作用,各项医改任务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推进。在微观方面,随着一些看得准、见效快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公立医院在服务、安全、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开始改进,人民群众开始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好处。各试点城市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探索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和策略方法。试点探索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设计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都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加快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问:在医改攻坚之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有什么考虑?

答:2010年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和公益性质,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一个目标、三个领域和九项主要任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框架,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带有方向性、原则性的改革内容。《指导意见》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要实现这一顶层设计,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搞“一刀切”,必须采取试点先行、点面结合、逐步推广的策略,扎实有序推进。

2011年是医改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突出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从当前深化医改的形势、地方进展和各方反应来看,迫切需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第一,公立医院改革在医改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公立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健康福祉。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对医改其他“四项基本”任务有重要的制约和支撑作用,关乎医改全局,影响医改成败,关系到整个医改目标的实现和体现。第二,改革措施的内在关系要求加快改革步伐。自2005年开始,卫生部连续五年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机构的质量、安全、服务、效率等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各地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惠民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工作深入,迫切要求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第三,群众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期待更加迫切。医改三年工作任务进入攻坚年,群众要求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呼声日益强烈,公立医院改革仅局限在少数试点城市难以适应群众的期望,必须加快步伐、扩大覆盖面。第四加快推进改革面临难得机遇。公立医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规模、能力和水平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为加快改革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卫生工作,形成了有利于解决公立医院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的领导体制和社会氛围。近一年的试点探索,改革的重点、措施和路径日趋清晰,试点城市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改革积累了经验。

根据这些新的形势,国务院决定要加快推进并重点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梳理总结地方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方案。2011年1月18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8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工作安排》。根据会议精神修改后,《工作安排》于2月28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这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视,有利于切实加强领导,鼓舞信心,攻坚克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问:《工作安排》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2011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的策略,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大力推动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加强指导,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工作安排》特别强调,要把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推进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向而行。

问:《工作安排》对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答:本着着眼长远制度建设、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的目的,《工作安排》提出了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这项工作的开展范围主要是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省级试点地区,国家将指导、支持并鼓励试点地区大胆探索,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争取有所突破。

在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一是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责,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二是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在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方面,一是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二是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三是完善院长选拔任用、激励约束措施;四是研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五是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

在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方面,一是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鼓励通过收付费制度改革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二是研究合理调整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三是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

在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

问:《工作安排》在推进结构性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国产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配置不合理,其突出表现是医疗资源在城乡、区域的分配不均衡,儿科、老年护理、康复、精神等疾病医疗护理机构发展滞后,城市大医院过分扩张,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水平薄弱,医疗资源和病人向城市大医院集中,不仅造成看病难,而且加剧了看病贵。因此,必须解决宏观资源配置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工作安排》将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包括制定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数量、规模、布局;调整公立医院结构布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薄弱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推进公立中医(含民族医药)医院改革发展。

二是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的中心,是联接城乡的枢纽,是县域内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场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整体提高县级医院水平,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县域能够得到基本解决;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水平;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

三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规范有序就医的引导政策,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在城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报销、价格、财政等政策,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此外,组建医疗小分队,为边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

四是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逐步完善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活动,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

问:《工作安排》将在全国范围重点推进哪些便民惠民措施?

答: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的要求,在总结地方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群众关心的安全、质量、服务、费用等问题,《工作安排》提出在全国推行以下惠民便民措施,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方面,一是在三级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是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等候时间;三是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四是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三级医院全部启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在控制医药费用方面,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二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三是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四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五是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六是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并将一些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

在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努力为群众看好病方面,将继续研究制定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不断扩大实施医院和病种范围;督促指导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管理;开展医疗安全质量评价工作,推进医院管理评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治理活动,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问:《工作安排》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提出了什么措施?

答:医务人员是最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是推进医改的主力军。我国有800多万医疗卫生人员,每年完成诊疗活动50多亿人次,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方面始终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是一支值得信赖的力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归根结底要靠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和奉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社会氛围。李克强副总理也指出,医药卫生领域的广大干部职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的队伍,是一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队伍,没有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没有卫生系统力量的充分发挥,就没有医改的成功。

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取得成效,归根结底必须依靠每个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要求政府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措施,让优秀人才向往从医,让医务人员安心从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发昂扬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是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二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研究解决护士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使其安心从医。四是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建立并贯彻落实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使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五是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价值。六是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提高职业荣誉感,忠诚为病人服务。

问:《工作安排》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艰巨、最复杂的任务。在医改的攻坚之年,出台《工作安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梳理地方经验、确定工作思路、起草文件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到国务院办公厅部署下发,共历时四个多月,体现了中央决心部署,展示了部门协作配合,汇集了地方改革经验,反映了群众呼声期盼。从文件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工作安排》呈现出以下特色和亮点: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公立医院改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有效推进这一医改中最艰巨、最复杂任务的需要。

第二,加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安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特别是要求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在中央层面,明确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并要求卫生部整合内部力量,研究设立专门的临时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机构,加强对全国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

第三,确定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两条腿走路”的基本策略。这一策略改变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入了“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边试边推”的新阶段,较好地处理了试点城市点上的探索工作和全国面上的推广工作的关系,既能加快解决当前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认可和信心,也能着眼长远制度建设,为公立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制度保障。这一策略是过去一年探索形成的重要经验,也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策略。

第四对“四个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方面,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加强政府监管出发,提出一系列更加具体的措施和要求,体现过去一年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的思想和实践成果。

第五,充分反映了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工作安排》在认真分析当前“看病难、看病贵”产生原因、梳理总结地方做法的基础上,文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通过结构性调整解决行业发展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一方面通过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改善管理和服务,使老百姓得实惠,减轻看病负担。这些都是各地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的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做法,有助于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第六第一次集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对医务人员医改主力军地位的肯定和辛勤劳动的认可,对于动员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改革,促进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并取得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卫生部 编辑:于姝楠

 

精彩热图

全球各地"彪悍"成人礼仪式

国外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