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史玉忠打开充满锈蚀的窗户,外边就是桥墩,大桥带来的烦恼令他很无奈。
这座“牛楼”被压桥下15年,远处的高楼已拔地而起。
36户居民的15年
“采光、噪音、安全”, 36户居民为这三个实实在在的名词纠结了15年。
3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洋灰桥4号楼。暖洋洋的阳光被杨家峪大桥一分为二,洒满东西两侧的学校、空地,蜷缩在桥下的4号楼显得格外冰冷;飞速驶过的车辆发出沉闷的轮胎碾压声和刺耳的喇叭声;桥下西侧凸凹不平的空地上,小贩摆起了水果、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几位老人在旁边围观。
“一个老太太两年前被桥上飞下的石头打断了腿,高速部门赔了一万多!”一位围观的住户告诉记者,“我们也知道下面有危险,但总得出来晒晒太阳。”
在2单元3层,住户是一名年近八旬的王姓老太太。记者到访时,碰巧见到老太太的儿子,他向记者诉苦:“我早不在这里住了!危险不说,一年到头见不上个光,没个干净!”
从1979年住进4号楼,赵春梅和大部分居民一样,都在这里恬静地生活了许多年,而这份恬静伴随着1996年高速的通车戛然而止。
“刚开始时跑的小车多,噪音还不至于太吓人,后来大型货车越来越多,路面逐渐破损,那个噪音就有些恐怖。”赵春梅形容。
赵春梅还记得四五年前的一次“维权”经历,“当时高速公路半幅施工,也是噪音太大,晚上全体居民都睡不着,就把杨家峪高速收费站给堵了。” 她说,高速部门很重视,怕影响通行,及时做了处理。
虽然日复一日的噪音对于居民而言尽管难以忍受,但并不会危及到人身安全,不过,桥下生活的烦恼并不是如此的轻描淡写。
2009年夏天,居民李春香在桥下穿行时突遭横祸——维修大桥的沥青从桥面排水管道下泄,正好把她和另一人浇了个透,最后施工单位以每人3000元的赔偿了事。直到如今,李春香仍心有余悸。
一到冬天,楼里的居民更为烦恼。碰上下雪,高速路面撒上融雪剂,或白或黑的污水就会顺着管道排出,在风的作用下,喷溅到窗户与玻璃上,很难清洗。如果碰到排水管道结起冰挂,许多老人甚至不敢出门。
杨家峪附近有一个火葬场,按照当地灵车过桥撒纸钱的风俗, 4号楼经常会出现窗外纸钱漫天飞的惊怵场面,居民白师傅还曾在深夜“收到”一个硕大的花圈。如今,这里的居民早已对此见多不怪了。
“我们没钱,但不缺纸钱!” 赵春梅对记者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