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民调显示84.7%受访者确认“网络围观”现象普遍
2011-05-26 09:05: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民调显示84.7%受访者确认“网络围观”现象普遍

近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自称“网络围观爱好者”的李言一个都没错过。李言是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逛论坛、发帖,与网友讨论热点问题。现在,他已拥有国内多个知名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的账号,每天花在“网络围观”上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围观”现象迅速流行起来。“网络围观”的典型特征,是众多网友通过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渠道,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新浪网,对175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网络围观”现象普遍,其中,29.0%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受访者中,“80后”占44.0%,“70后”占36.5%。88.7%的人表示自己参与过“网络围观”。

“网络围观”为何流行

李言告诉记者,对他来说,参与“网络围观”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看法。“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对公共事件发言的权利。在‘网络围观’时发帖、跟帖、转发,哪怕只回复一个‘顶’字,都是在发表意见,行使权利。”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围观’的网友彼此陌生,许多平时不好说的话就能说出来,而且不用太担心后果。”李言说。

但在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陈丹看来,参与“网络围观”并没有太大意义。她认为,跟不跟帖、转不转发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起不到太大作用。多数“网络围观者”都是为了跟风、看热闹。“鲁迅曾说,很多国人喜欢伸长脖子看热闹,这种说法用在大多数‘网络围观者’身上也不为过。”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网络围观”流行的两大主要原因分别是,“喜欢看热闹”(64.9%)和“表达意愿强烈”(62.0%)。其他原因还有:“从众心理驱使”(56.5%)、“好奇、八卦心理驱使”(54.4%)、“网络围观不需要负责任”(32.9%)等。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郭玉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本质上看,“网络围观”与人们在现实中进行的讨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快捷、广覆盖的平台,往往能使一些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事件迅速得以广泛传播,最终可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事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挺劭认为,当前许多“网络围观爱好者”将“围观”视为一种宣泄对现实世界不满的途径。“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现在能引起大范围‘围观’的,基本都是一些与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主题相关的事件。可见,大多数‘网络围观者’指向的,其实都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希望通过‘围观’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人民日报:社会管理从“心”开始
国务院部署五项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