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南地区>深圳>本网专稿
让绿色转移成就合作双赢——深圳携手河源共谋科学发展
2011-07-12 14:09:02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因为有着“牺牲环境”的惨痛教训和至今都难以补偿的代价,河源的“高门槛”得到了深圳“绿色转移”的呼应。王荣说,对口帮扶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产业转移不是“垃圾转移”。

南玻集团进入河源东源县,第一个石英石开采的研讨课题就是“环保”、投资研发“无氟”工艺“护绿”;河源电厂从设计到投产,深圳能源集团都以“废水零排放”为硬指标,环保投入占总投资17.3%、几乎比国内平均水平翻番。废水处理复用、废气脱硫除尘、废渣综合利用,3个100%兑现了“不向东江排放一滴废水”的环保承诺。

投资100亿元的中兴通讯产研基地、投资9900万美元的南玻太阳能玻璃、投资60亿元的恒泰豪太阳能光伏电池、投资100亿元的东江商贸物流城……“绿色”的高科技、新产业纷纷从深圳走进河源,在深圳对口帮扶的6个产业转移园里,人们看不到一根烟囱。

河源与深圳与“绿”同行。至今,深圳向河源转移项目148个,但陈建华告诉王荣,河源的山还是那么绿、水还是那么清、天还是那么蓝。

优势互补

深圳,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现代化都市;河源,贫困县约占广东贫困县总数1/3、人均GDP仅为全省1/3、财政自给率约为1/3的欠发达城市。

但是,深圳面临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人口、环境的“难以为继”,而河源土地为深圳的8倍、人口不过深圳的1/4、更被称为广东的天然“氧吧”和“水库”。

深圳与河源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底前要确保完成400万套
两岸青年交流步入“火红之夏”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