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南地区>深圳>本网专稿
让绿色转移成就合作双赢——深圳携手河源共谋科学发展
2011-07-12 14:09:02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合作双赢

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有人说,河源对深圳的产业转移格外“挑剔”。

大企业、大品牌、大投入……有人说,深圳对河源的产业转移格外“舍得”。

恰恰是这种“挑剔”和“舍得”,让河源和深圳实现了合作双赢。

一步跨进了“高”、“新”产业领域,一气形成了手机、光伏等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短短5年翻了两番,仅一个中兴通讯生产基地项目,就能让河源工业总产值再翻一番……深圳的“高端”转移,带来了河源经济的超常规跨越。

“中兴通讯到河源”让上下游企业接踵而至、“华南城”成了河源的“招商局”……“高端”转移的品牌效应,给了河源莫大的惊喜。

“挑剔”让河源的超常规跨越没有付出牺牲青山绿水的代价。王荣觉得,深圳应该学习河源的“挑剔”。

河源对产业转移感受最深的是“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河源的7个产业转移园就吸纳本土劳动力10.7万人,仅西可通信就录用了6500多名当地员工,顺发电子录用的100多名员工都来自东源县沙溪村的贫困户家庭。

深圳对产业转移感受最深的是“在新天地长大”。河源解开了束缚深圳企业“做大”的土地“死结”、降低了生产成本。西可通信在河源高新区占地16万平方米,总经理何荣特感慨,“16万平方米在深圳想也不敢想”;特灵通公司总经理助理龚艳军说,“用电、用水、用工都比深圳便宜”。

西可通信董事长何宁宁说,被4个“难以为继”束缚、在深圳难以“做大、做强”的企业在河源做大、做强,甚至成为行业的“龙头”。

王荣为此认为,深圳的“舍得”值得。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记者 陈虹) 编辑:冯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底前要确保完成400万套
两岸青年交流步入“火红之夏”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