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日喀则撤地设市之际,中国共产党日喀则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360名党代表齐聚一堂,畅谈新发展,展望新征程。
“撤地设市,开启了日喀则科学发展的新航程,奏响了科学发展的新乐章。”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喀则市委书记、党代表丹增朗杰的话说出了所有代表的心声。
丹增朗杰说,今后五年,日喀则市将深入实施“抓住一个优势,运用两种手段,打造三个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五大变五强”,把日喀则打造成西藏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优化布局——
推进县域经济突破
县域经济强,则全市经济强。
日喀则行署专员、党代表张洪波说,我们就是要按照“三个经济带”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着力打造一批辐射半径大、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县城和经济强县,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在此思路指导下,今后五年,日喀则市将培育优势企业,力争每个县(区)至少培育3至5个规模以上大型企业;抓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项目、商品流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品牌战略,走高原“有机产业、生态家园”发展之路,培育5至8个全国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同时,做强园区经济,坚持园区规划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同步实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配套能力,努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招商引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乡(镇)规划建设经济园区;快速推进日喀则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桑珠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江当万亩生态园区等园区建设。
理念创新——
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
整县、整乡推进城镇化,是亚东县正在实施的一项政策。面对地委报告提出的创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大格局的思路,亚东县委书记、党代表舒成坤举双手赞成。他说,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亚东县将抓住日喀则列入全国投融资型城镇化试点单位和撤地设市的机遇,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后五年,日喀则市将结合“一区两级三带四城五地”的城市定位,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需求出发,按照宜居城市标准,完善城镇规模结构,聘请高水平的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带动、副中心率先发展、重点镇壮大支撑、特色镇同步发展”的城镇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模式,合理增加城镇人口,通过扶贫搬迁、安居工程等措施,将边远分散、不宜居住地区的农牧民迁入城镇,让群众感受到城镇生活的便利、舒适和美好。
日喀则住建局局长、党代表黄居壁告诉记者,下一步全市将壮大中心城镇规模,拓展城市地域面积和发展潜力,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城市道路、市政管网、电力通讯等建设改造,不断增强城市和中心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城镇,加强对桑珠孜区、江孜县、萨迦镇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优化结构——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特色孕育生机,特色孕育希望。
张洪波说,地委报告提出的优化结构,推进特色产业大发展,他完全赞成。张洪波介绍,今后五年,日喀则市将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力争达到15比40比45的三次产业比例结构,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在农牧产业方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做优做强日喀则“十大”特色产品,扶持青稞、岗巴羊等一批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以上;加快土地、草场流转,努力实现全市50%土地由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大力发展林业、林下产业和畜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在工矿产业方面,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企业发展激励基金,引进和培育企业集团;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合理进行优势资源开发;壮大能源产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等产业规模,加快建设桑珠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化率达到15%以上。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实现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大力发展边贸业,力争边贸进出口总额比2014年翻一番;着力促进房地产、金融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依托拉日铁路,大力发展商贸业和物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