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拓展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赴全区基层一线,开展“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并以“行进西藏精彩故事”为主题开出专栏,通过多种形式,生动讲述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坚定走中国道路的故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西藏特色民主政治的故事、西藏各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和西藏群众追梦圆梦的故事。敬请垂注。
位于冈底斯山脉与唐古拉山脉腹地的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是享誉区内外的藏文鼻祖之乡、水磨藏香之源。优美的村落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民俗传承,为这个小小的民族村寨,赢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自治区生态村”等多项美誉。
然而,此次记者走进这片“梦中桃源”却无关山水风光,也非“迷醉”盛名已久的藏香,只因慕名这里火热开展的“双联户”。
从村口直直前行,走过一座水泥桥,尼木县吞巴乡加措双联户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门就出现在眼前。
推开那扇绛红色的大门,悠悠扬扬的“咿呀”声很快就被里面叽叽喳喳欢快的鸡叫声给淹没了。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觅食,在一片苹果园里寻找着自己的快乐天地。而它们的主人——加措,正戴着草帽、穿着白色大褂在忙着给鸡舍添水。
加措是吞达村土生土长的普通村民,从小继承父辈们制作藏香的手艺。他为人忠厚、头脑灵活,媳妇又将家中料理得妥妥帖帖,4口之家在勤劳的双手下过得风生水起,银行里放着数十万的存款。老成善良的加措十分感恩党和政府给自己带来的一切,嘴上时常挂着:“没有党的好政策,再能干也是白搭,是党让我们家过上的幸福生活。”
打破平淡生活的是2013年。彼时,一个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双联户”开始在全区全面推行。一时之间,从雅砻河畔到狮泉河边、从珠峰脚下到唐古拉山口,“双联户”几乎传遍了雪域大地的城镇社区、农村牧区、林地草场。
藏历新年刚过的一个午后,吞达村村民就三三两两地聚集在门前的空地上,低声议论、咬耳交谈。这一天,他们要选出自己联户单位的联户长。
沉默半晌,邻居家的“波啦”第一个喊出了“加措”的名字。这一喊,迅速得到了大伙的认可,“对,就加措了”、“加措有这个能力”……
就这样,忠厚聪明的加措成为这个由8户村民组成的联户单位的“大家长”。
对于这个“大家长”,其实加措的心里是乐意的,他想把自己做藏香的手艺传给大伙,让大家的腰包都能鼓起来,只是农村人的内敛和含蓄,让他羞于在选举前表明想法。
2013年,吞达村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参与藏香制作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3人,全村人均年收入达9160元,较拉萨市平均水平还要高出6%。在年终开展的“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中,吞达村被评为区市县乡四级“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先进集体,加措及其联户家庭被评为区市县乡村五级“先进双联户”,每户领到奖金7600元。
“在新的一年,一定要努力干得更好!”捧着从村委会一直到区党委、政府发给的鲜红的荣誉证书和沉甸甸的奖金,加措心中波澜起伏。
机会再一次降临,今年2月,得知县里的“净土健康产业办公室”有肉鸡养殖项目时,正带领大家搞藏香制作的加措又有了新的想法——利用村后大家的苹果园地放养肉鸡,不仅可以解决饲养场地的问题,而且可改善肉鸡的口感,而且还能为苹果园提供天然的肥料,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加措赶紧召集联户家庭共同商议,并与有关项目企业进行联系。最终确定由每户出资5000元、加措本人出资4.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年终利润除10%继续追加投入外,其余按投入份额分红,日常管理和劳动按工时另付工资。
在县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加措他们的肉鸡养殖项目快速上马。加措和联户单位内的其他家庭,利用启动资金对20余亩的苹果园进行围栏,并建成200多平方米的人员值班休息室和鸡舍。据估算,该项目每年可出栏肉鸡近5000只,去除鸡苗购买、员工工资、饲料等投入,年均纯利润可达16万元。也就是说,这个联户单位的每户人家仅肉鸡养殖一项每年就可实现现金收入1万余元。
如今,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小鸡,就像是看着一个个金疙瘩,加措和联户家庭的成员们,心里美滋滋的……(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