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温家宝在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演讲(全文)

2012-09-21 09:11:52 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温家宝在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演讲(全文)

  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并发表题为《做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的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在布鲁塞尔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温家宝发表了题为《做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做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

——在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9月20日,布鲁塞尔)

尊敬的范龙佩主席,巴罗佐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与中欧工商界的新老朋友在布鲁塞尔相聚。这是我第八次出席中欧工商峰会,我十分珍惜与中欧企业家进行坦诚交流的机会。

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伙伴关系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重点。我本人为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屈指算来,我担任中国政府总理以来,连续10次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先后11次踏上美丽的欧洲大地,访问过18个欧盟成员国,与许多欧洲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工作情谊。记得2003年10月,我首次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就同欧方领导人共同决定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欧盟经历最大一次东扩之际,我用就职后的首次欧洲之行表达中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危急关头,我展开访问欧洲多国的“信心之旅”,与欧洲领导人深入探讨应对危机、深化合作之策;在欧债问题加深蔓延的时刻,我与欧方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及时传递出中欧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真诚意愿。这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中欧各界人士的精心呵护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内涵不断丰富,各个领域的合作都结出了累累硕果。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部分。2003年,中欧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11年已达到5672亿美元,年均增长20.8%。欧盟连续8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快速发展,累计投资达8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也方兴未艾,从2003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3亿美元。欧盟还是中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累计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500亿美元。双方人员往来日益频繁。2011年赴欧旅游和学习的中国公民接近200万人次,是2003年的5倍。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很清楚,这些成果是来之不易的。回首近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我有几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第一,中欧关系的核心在于战略性。这种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中欧合作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它不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影响,不计较一时一事上的利弊得失,不因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合作的信心。这10年,中欧关系有过大踏步的前进,也出现过短暂的波折,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中欧关系战略方向不动摇。

第二,中欧关系发展能够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10年,中国是欧盟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在中国投资兴业的数万家欧盟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中国对欧洲产品的进口快速增长和对欧洲的投资蓬勃发展,为欧盟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不仅丰富了欧洲的市场,也为欧洲家庭节省了不少开支。欧洲企业则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大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牌产品。中欧关系越发展,双方人民得到的实惠就越多。

第三,中欧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影响。中欧都奉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双方都奉行自由、开放的经贸政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双方都主张维护文明多样性,积极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与交流;作为21世纪国际格局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欧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应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中欧可以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中欧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一样,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彼此尊重、坦诚沟通、增进理解,显得至关重要。2003年以来,双方先后建立起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三大机制,各领域对话与磋商机制也从19个增加到60多个。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坚持平等对话和协商,都可以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实现共赢。

第五,面向未来的中欧关系有着光明前景。中欧双方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中欧关系坚实的政治基础。中欧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没有改变这种互补性,而且加深了中欧经济的依存度。这种基于优势互补和共同利益上的合作是最稳定、最持久的。

目前,中欧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都是巨大的。双方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制订中欧务实合作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未来合作的蓝图,挖掘合作的潜力,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全面、深入、平衡发展。

——要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坚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早日废除不合时宜的出口管制政策,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力争2015年建交40周年之际,中欧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要大力促进双向投资。中方愿意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妥善解决市场准入、政策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等业界关注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投资合作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要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具有造价较低、质量可靠的优势,可通过参与欧方的结构基金、项目债券,开展项目持股和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参与欧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国政府愿意为此提供必要支持。

——要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继续把空间科技合作作为战略重点,同时推动生物、核能、碳捕集与封存、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等高端领域的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孵化器等长期稳定合作平台,把欧盟国家雄厚的研发能力与中国广阔的市场潜力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要挖掘城镇化合作潜力。用好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和中欧市长论坛两个重要平台,推动城镇化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欢迎欧方企业在中国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电动汽车、建筑节能、废物利用、垃圾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寻求商机。

——要加强中欧人文交流。中方愿与欧方一道,继续深化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和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尽快启动人员往来和移民领域的全面对话。中方将在未来5年内为中欧学生、学者交流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每年支持千人次的青年互访交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点击查看)
...
用户名 密 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国日报保持中立。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