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3月31日文章】题:这可能成为中国的青年运动吗?(作者戴维·科恩)人们一直在期待中国的青年运动。20多年来,国际媒体一直热衷于发现一些迹象,其中有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社交媒体的崛起,而有些则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分析人士已经对不满的年轻人的新闻感到厌倦。
但我想说的是,最近的一个现象--中国互联网上“屌丝”(或者说“失败者”)文化的崛起非常有意思,完全值得从政治角度给予密切关注。这个身份在一些并不像是真的“屌丝”中的流行对主流文化是一个重大挑战。
“屌丝”的说法出现还不到两年,本来是一种侮辱性的说法,其含义对于西方网民来说和“住在妈妈地下室里的人”差不多,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论坛里很勇敢,但现实生活中你是谁呀”。这个中文词让人想起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干着毫无出路的工作,几乎没有希望存够买车买房的钱,而房子和车子都是中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标志,而且也被普遍认为是找到女朋友和结婚的基本前提条件。
但过去一年中这个词的演化很有意思。就像许多侮辱性词汇一样,这个词受到了它本来无法用于定义的那些人的欢迎, “屌丝”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一个通用身份。在我的熟人中,有(自称的)女“屌丝”、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屌丝”、在中国顶尖的大学和享有盛誉的海外大学读着博士学位的“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