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身份,而“屌丝”小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风格。
事实上, “屌丝”的定义已经重要得足以让人们注意到一些装腔作势的人,还足以让网民们开始制定一些成为“屌丝”必须要满足的特定条件。一些网站还给用户评定“屌丝等级”,并就拥有一部iPhone手机还算不算真“屌丝”展开激烈的辩论。拥有一部iPhone既令人尴尬同时又是拥有一项珍贵的个人财产,这一事实应当促使我们对中国中产阶级物质至上的假设加以反思。
唯一不变的是“屌丝”一直是作为“高富帅”和“白富美”等网上用语的反义词来使用的。没有人叫自己“高富帅”或者“白富美”。这种对立是“屌丝”身份兴起的重要之处,这暗含着一种观念--过去20年的繁荣大部分都给了一小撮有关系的人。
同样重要的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只有“屌丝”可以拥有“真正的对中国的体会”。在中国,年轻人一直都是一无所有,而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开始自愿把自己界定为一无所有的人。
在我们观察官方试图用“中国梦”来激励整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关注“屌丝”身份的流行。这代表了一种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它认为“中国梦”是给别人的。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