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我们每个人都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和保护者”

2014-03-11 13:53:0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政府工作报告传达出的中国政府保护环境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坚定决心,引起全社会共鸣。许多干部群众表示,政府有决心,我们就更有信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和保护者”。

“现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上至党和国家,下至普通百姓的共识。”从事生态科研已27年的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延松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环境治理和保护提出了很具体、很有针对性的指标和要求,“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有了明确目标,而且更有信心。”

去年底,北京出台新的购车摇号政策,将在今后4年内投放17万个新能源汽车购置指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此,北京市首个新能源汽车购置指标使用者王铁铮表示:“环境是大家的,因此,保护和治理环境不仅要靠政府,也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我很支持政府对环保问题所下的决心。”

“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如此具体的工作要求,长期从事车用燃料排放影响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车用燃料及添加剂实验室主任岳欣感到深受鼓舞。这位专家说,不仅柴油油品标准要上升,今后几年国内车用汽油的标准也会上升,现在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使用相当于“国五”标准的汽油,这对汽车排放、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是不小的。岳欣还希望“未来石化企业在汽油出库时就应添加清洁剂,车主加的油就是添加了清洁剂的汽油”。

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的论述,福建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有着强烈的共鸣。他说,作为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陶瓷业一直是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往往以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为化解这一矛盾,德化已进行了两次“能源革命”,即“以电代柴”“天然气烧瓷”。现在,德化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德化森林覆盖率也从30年前的56.9%提高到现在的77.7%,人居环境跃居福建省首位。“现在,我们又开始推动第三次‘能源革命’,全力攻关‘微波烧瓷’技术,总理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绿色发展的路子。”

一直活跃在治理污染和环保教育第一线的杜杰,是太原市一家环保NGO的负责人。他说,与当前备受关注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相比,农村要“冷清”得多,农村的许多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状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希望政府能切实加大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复兴镇民生村二组组长赵海军和杜杰有着同样的忧虑和希望,他指着村外白茫茫的盐碱化土地对记者说:“耕地被化肥、农药污染了,土地盐碱化也很严重,早就需要治理了,否则不仅农民在这样的土地上生存不了,城里人的食品安全也从根上失去了保证。因此,我希望政府在环境的整治上力度再大点、办法再多点、效果再好点。”

记者采访中,许多群众和在一线工作的干部、专家也表示,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也非一朝一夕。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青年教师齐鑫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是中国过去几十年粗放式发展付出的代价,随着沙尘暴、雾霾等极端天气的增加,让执政者和普通民众都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我们也知道,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步一步、持之以恒来做的”。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林业局副局长岳继雄说,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不是几年能完成的,必须长远规划。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贵阳市民陈光明说得更直接中肯,希望政府能够真正着眼长远,决不能再在环境保护和建设上搞“形象工程”,对破坏环境的发展方式和行为决不能“手软”。(记者李云平、王井怀、孙仁斌、康淼、王橙澄、杨毅沉)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