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
2002年1月,宜都大胆决策,将当时最大的国有企业、价值1.8亿元的楚星集团,以“零值”转让给湖北宜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社会上议论纷纷,人们看法不一。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当年,宜化集团投入2.8亿元,完成硫磺制酸、磷酸、磷铵和季戊四醇四大技改项目。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1000万元,速度和效益都翻了番,相当于一年内再造两个楚星。
宜化楚星的发展神话,成为招商引资史上一个经典教材。它,让所有宜都人在思想上彻底醒悟。
直至今日,楚星“零资产”转让引发的冲击波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在“大水泥”项目落户之前,华新集团来宜都投石问路,要求租赁经营市内效益最好的6家水泥厂,实行“统一市场、统一价格、统一销售”。
“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对这件事,同样有人整不明白。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精明而开明的决策层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顶住压力,果断作出了决策。
目前,华新水泥先后已投资5个多亿,采用全套水泥新型干法技术和高效粉磨技术建成了两条年产150万吨生产线,年提供税收5000多万元。
2008年10月31日,宜都所有“小水泥”厂按照国家政策全部关停。而华新集团的介入,让地方水泥行业重获新生。
在项目配套建设中,宜都舍得投入,斥巨资、大手笔搭建令外商一相就中的“投资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推动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聚集,打造产业集群“孵化器”。先后修编出台《宜都工业园总体规划》、《宜都市沿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了以陆城为中心、枝城和红花套为两翼的沿江经济走廊,建成了东阳光生物医药园、枝城化工建材园、陆城纺织工业园、清江绿色产业园、陆城陶瓷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多个专业园。
2009年,宜都财政投入3亿元,实施园区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电网改造、供水供气管网等配套建设项目53个,以更加完备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中小企业创业园先后入驻企业100多家,实现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50%。
有破有立,敢闯敢试,“前怕狼、后怕虎”的思维定势被一举攻克。如今,宜都已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试验田”,累计引来20个国家试点项目,成为全国探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密集区,吸引了海内外的眼球。
内与外
起步之初,宜都制定的优惠政策重点倾向外来客商。而本地的民营经济因为太弱小,没有纳入视线之内。
“难道就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为何我们近水楼台不能先得月?”……有的民营企业提出质疑。
面对政策中的不足,宜都及时作出调整,力避“打死儿子招女婿”的误区。
“不仅要重视外来资金和项目,还要注重本土中小企业发展。”决策层再次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
从2003年开始,宜都采用逐步去优惠法,实现内外政策均等化。成立“中小企业促进会”,真心帮助本土企业解决“担保难、融资难”等问题。
民营企业宜都华阳化工以生产紫外线吸收剂为主,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和日本,前些年因资金短缺而无力扩大规模。2005年,通过“中小企业促进会”获得国家开发银行1000万元贷款,建成国内最先进的GMP生产车间,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达80%,一举成为出口创汇最大、提供税收最多的本土民营企业,并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基地。
另一家民营企业宜都华益工具也在“中小企业促进会”的帮助下,与一家台企合作,产能由1万件提高到5万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
为促进本地陶瓷工业发展,宜都将3家陶企整体迁至园区,拍卖原土地重新开发。引进瑞士汽巴、西班牙阿里迪多士、韩国世信集团与其“联姻”,使陶企总资产由原来不足4000万,在三年内上升到2.7亿,产能由170万件陡增到500万件。目前,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并成为全省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去年,宜都新增加担保公司资本金1000万元,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担保贷款3.52亿元。新增民营企业400家、个体工商户4000户,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3000多户。
对外引进与对内激活相得益彰,外来资本与本土企业共同发力!立足全省,放眼全国,宜都的县域经济可谓风情万种、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