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煤老板、山西盂县藏山风景区董事长杨连富在藏山风景区 (杨连富提供) |
|
杨连富在藏山风景区 (杨连富提供) |
2009年5月杨连富(左)与山西阳泉市市委书记白云(右)在藏山风景区 (杨连富提供)
|
2009年5月杨连富(左一)与山西阳泉市市委书记白云(左二)在藏山风景区 (杨连富提供) |
|
2009年5月杨连富(左二)与山西阳泉市市委书记白云(右一)在藏山风景区 (杨连富提供) |
盂县位于太行山西麓,是山西省阳泉市辖下的一个山区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有藏山这样闻名于世的风景名胜,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在山西堪称富庶之地。
有煤炭的地方便盛产“煤老板”,盂县也不例外。而在盂县众多的“煤老板”当中,杨连富可谓首屈一指,因为他涉足煤炭行业最早,积累资产也甚厚,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6年煤炭形势最好的时候,他又毅然决然地把煤矿卖掉,把全部本钱投向藏山的旅游开发,从而完成了从“挖煤”到“挖文化”的漂亮转身。
从“煤黑子”到“煤老板”的嬗变
今年58岁的杨连富出身贫寒,9岁丧母,剩下兄妹三人和父亲相依为命。为了养家活口,十四五岁时他便外出打工谋生,在地里干过农活,在乡里的社办企业当过工人,跑过采购。然而为了每个月能多挣十几元钱,好供弟弟妹妹上学,他又下井当了一名拉煤工人,“每天拉42吨煤,能挣一元九角钱。”杨连富回顾起过去的生活,辛酸中带着几分自豪,“腿上的病根子也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的,每天在阴暗潮湿的井下,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在周围人眼里,杨连富虽说没念过几天书,但却颇有胆识。1992年,做了几年“煤黑子”的他积攒了几个钱,便大胆地把盂县南娄镇南上社煤矿承包下来,从而完成了从“煤黑子”到“煤老板”的嬗变。
“然而那时候的‘煤老板’远非今天这么风光。”杨连富说:“吨煤只卖到二三十元,辛苦一年下来,能挣百八十万元就很不错了。”
从本世纪开始,煤炭形势逐年好转,“能吃苦”、“脑子又好使”的杨连富把煤矿越做越大,从最初承包时年产一两万吨,经过不断投入,扩大生产,到2003年达到年产30万吨,杨连富由此成为盂县煤炭行业的“大哥大”。
从“挖煤”到“挖文化”的转型
这些年,对于山西的“煤老板”,外界颇有微词,不是坐“名车”,就是购“豪宅”,贪图享受,挥金如土,而杨连富却是个“异类”,他没有像盂县别的“煤老板”那样在北京、海南购置房产,而是把上亿的资产投向藏山,开发旅游,尤其是2006年,在煤价一路飚升、煤炭市场炙手可热的时候,杨连富却“金盆洗手”,把自己苦心经营十几年的煤矿出手转让,完全退出煤炭行业。他的所为让周围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纳闷,放着好好的煤矿不经营,而去接管“藏山”这一烫手的山芋,杨连富究竟怎么了?
带着这一疑问,6月13日,记者径直来到盂县藏山风景区。藏山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而得名,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伴着三五成群的游客,沿着曲径通幽的甬道,走进了气势恢宏的藏山风景区大门,董事长杨连富的办公室就建在景区,虽未谋面,但我已为杨连富的选择投上一张赞成票。
年近六旬的杨连富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我是从小听着赵氏孤儿的故事长大的,因此对藏山情有独钟,对发源于藏山的忠义文化敬佩有加,经营了十几年煤矿,即使再忙,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我都要来藏山为大王(盂县民间尊奉赵氏孤儿赵武为藏山灵感大王)焚香祭祀,为矿工祈福纳祥。”杨连富向记者娓娓道出他发自内心的话语。
2003年对于杨连富来讲,是一生的转折之年。
上世纪80年代初由盂县县委、县政府开发出来的藏山风景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2003年累计欠银行1100万贷款未能及时偿还,政府财政资金被法院冻结。为此,县政府召集全县20多个民营老板开会,转让藏山经营权。但动员会开了好多次,县领导左动员右说服,硬是没有人接茬。
这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杨连富站起来,一拍胸脯说:“我干了!”
6月13日,在藏山风景区董事长办公室,老杨十分坦率地对记者讲:“之所以作出这一大胆的决定,一方面是禁不住领导们的劝说,为政府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今后着想,煤挖完了干什么,旅游项目是个不错的选择,景区空气好,一边养生,一边赚钱,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