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医改主力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011年1月下旬,一位医生的“工作照”在互联网引起关注和热议。网名 “上下心心”报料:“前几天我去苏北医院看望病人,在神经外科的走廊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正在用纱布和水帮患者清洁肛门,擦大便。我简直难以置信,这个年代还有这样的医生吗?我偷拍了张照片发上来,让大家看看他是不是很帅啊!”在他贴出的照片上,医生戴着口罩,让人难以看到“真面目”。后经记者多方查证,终于找到了当事人。他叫严正村,今年27岁,南医大研究生毕业,目前是苏北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他服务的患者姓张,住46病区56床,因遭遇车祸,脑部受到重创。这名昏迷的患者没钱,家人也无法联系。苏北医院收治了张某,由严正村负责治疗。由于患者头部受伤,有器质性精神障碍,不时将大小便解在病床上。为这事,护士清理床单,换洗衣裤,服务周到。而一些应由护工做的事,因为没钱支付护理费而欠缺。严正村就主动承担了对这名患者的生活照顾。
这件网友感到是“大新闻”的事,在苏北医院却是司空见惯。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章佳新、肝胆胰微创外科主任谈景旺、儿科主任朱玲玲、产科主任罗健英等等都直接为患者做过精心细致的服务,甚至可以说,苏北医院每一位有爱心的医护人员身上,都有许多生动的故事。
为什么苏北人民医院会有此景象?这与一个重要理念——换位思考——密切相关。
医院管理者经常教育医护人员,病人是救治对象,处于弱势地位,我们要换位思考,尊重患者人格,急其所急,帮其所需。对医护人员,管理者同样换位思考,认为职工是被管理者,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处处为职工多想。要让职工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高质量完成每一项工作程序,他们不是只依赖于职工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生硬的规章制度,而是千方百计激发活力,努力让每一位职工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自觉、真诚、发自内心地面对每一项工作、面对每一位患者。
苏北医院激发职工活力的举措很多,比如:职工过生日送贺卡蛋糕,生病探视有困难慰问,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用亲人般的关怀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新年联欢会、假期亲子游、职工兴趣协会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欢乐情怀;召开研讨会、职代会,请普通职工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强化他们的主人公意识;为职工搞科研和技术更新制定优厚奖励政策,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抓好食堂搞好伙食,为急诊和夜班职工备好夜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等等,这样做,凝聚了人心,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苏北医院要求高、管理严、工作节奏快,在业内和社会上广为人知。可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本院职工却一直热情不减,劲头十足,对作为“苏北”的一员充满自豪感。以奉献为荣,已成为员工的集体意识。
近年来,医院组织开展回报社会的系列公益活动,其中一项是由专家、博士组成的大型专家团到基层为农村群众送医送药,每年参与的专家博士都有200多人次,受益群众上万人。“苏北义诊”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而时间的安排,常常是双休、节假日。目前苏北医院有一支注册350多人主体为本院职工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班后时间做“额外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常常出现几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如助残日招募去聋哑学校义诊的志愿者,发布了12个岗位的信息,结果有30人报名。他们还创造性地开拓了志愿者病房服务这一新领域,志愿者深入放化疗科的肿瘤病房,与患者聊天,采用暗示、陪聊、分散注意力等心理疗法,安抚他们的心灵,使其摆脱心理阴影,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