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揭开“黄曲霉毒素”真面目
科普知识告诉我们,黄曲霉毒素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其中分布最广、含量最高、毒性最强的被称为黄曲霉毒素B1。
那么,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M1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日前,记者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访了相关专家。
要搞清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M1的关系,首先应弄明白什么是黄曲霉毒素?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研究员刘阳做了详细说明:“黄曲霉、寄生曲霉等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后,产生的一类结构相近的化合物统称为黄曲霉毒素,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敌敌畏的100倍。1993年,黄曲霉毒素B1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世界上已有97个国家制定了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黄曲霉毒素B1能够污染玉米、花生、小麦、大米、花生油、棉籽、干果类、水果干、香辛料、咸鱼等。”
黄曲霉毒素M1是由牛、羊等哺乳类动物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经过羟基化产生的,主要存在于乳汁及肾、肝、乳腺中,肉中含量甚微。黄曲霉毒素M1也是一种强毒性、强致癌物质,其毒性是氰化钾的3倍、砒霜的20倍、敌敌畏的30倍。200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
在我国,随着乳及乳制品摄入量的增加,黄曲霉毒素M1对人造成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大,一般的加热、灭菌等食品加工过程很难将其破坏,268℃以上才能破坏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