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新/绘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实现梦想。这些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劳动实现梦想、改善生活的基础更加坚实。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人们的劳动环境、工作条件、社会保障水平还存在一些不如意、不到位的地方。劳动实现梦想,并非一路坦途。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善劳动环境,强化人文关怀,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为每一个人平等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
建筑工——
野外作业风险大危险多,最担心工资发不到手
5月,西北某公路项目工地,41岁的孙钦成小心地爬过30多米高的桥梁,到达另一座桥墩。
天气越来越热,老孙不自觉地回望着东南方向:数千公里之外,那里是山东老家。地里的小麦该扬花抽穗了,今年长势怎么样?儿子今年中考,这两天该模考,成绩是好是坏?想到这些,他不禁流出了眼泪。
春节过后,没出正月,孙钦成就出门了。从老家到这里,走了两天。
这里是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的一部分,层层叠叠的褐红色山峦之间,除了工友,几乎看不见人烟。
工作是艰苦的。根据约定,每月的工钱有4500元,但劳动强度很大。老孙是钢筋工,两个人一组,轮流切割、套丝、焊接……
简易板搭成的工棚,8个人住一间,薄薄的被褥是从老家带来的。冬天,寒风刺骨,晚上冻得瑟瑟发抖;夏天,阳光炽热,小屋子里闷热难耐,蚊虫乱飞,咬的人满腿是包。
孙钦成说,劳动再苦,也能忍受;最担心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发不到手。
按约定,每月的工资都应该打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可是去年春节前,他打电话查询自己的银行卡,发现有两个月的工资迟迟未发,赶紧找包工头,说是春节时一起发。一直到今年春天,这两个月的工资才落到账上。为此,这个年也没过踏实。
中国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造就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建筑市场和建筑业劳动力大军。这一人数超过4000万的劳动者群体,风餐露宿,他们牺牲了家庭团圆,改变了大地的模样。
然而,不签劳动合同、工资拖欠、没有保险、精神孤单、缺少安全感,是建筑工人最头疼的问题。
去年底,在北京大学发布了一份关于建筑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在针对京渝沪深四地数千名建筑工人的调查中,超七成未签订劳动合同、按月结工资比例不足三成、九成未领到高温补贴。
报告发现,拥有工伤保险的建筑工人比例仅占41.7%,拥有意外伤害保险的工人比例仅占18%,拥有医疗保险的仅占13.7%,拥有养老保险的比例为8.6%。在北京,超七成建筑工无工伤保险。
“日落暮色浓,收工归帐篷。风来知了乱,草里蟋蟀鸣。悠悠胡琴荡,渐渐同乡逢。谈唱不知时,衣衫觉露重。”“秋雨连绵泪如丝,夜夜思乡人静时。漂泊十载艰辛路,满目沧桑谁人知。”今年5月1日,北京有人组织了一场农民工大工地诗歌节,这些由建筑工友创作的诗歌,真实刻画了建筑工人的生活境况,传递出漂泊的打工生活带来的不安全感。
孙钦成说,千里之外,精神上的孤单,比体力上的劳顿更难忍受。每天,大漠日落,收工回来,是对家人无限的思念,最希望工地每年能安排一些与家里人团聚的时间,给建筑工人更多的心理关怀;在极端天气状况下减少工作时间,体现人情味儿……
当然,辛苦背后,这些年孙钦成也感到了些许变化:加班费、降温费……每年夏天,都会多少发一些。在最炎热的时候,工地每天都提供西瓜、绿豆水,去年底,还额外多发了200元探亲费。
孙钦成说,土地上的收入十分微薄,只要身体还撑得住,建筑工还要继续做下去。吃苦不怕,希望工地能帮忙买个工伤保险,野外作业风险大、危险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好给家里有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