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更看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这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开发和积累。这种模式如果极端化,就会忽视孩子们其他方面的智能,因此,应该避免人才标准单一化,应该有多元、全面的成才观。
一个理想的班级,是可持续的、活泼的,充满生活特性的集体。一个纪律过严、活跃不足的班级,很难爆发创造力。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这些素质的重要性,给那些具备领导力的孩子成长的空间,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可他们。
每个班级都会有班长,都会有班干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成绩好,听话,严于律己。可在同学们的眼中,他们是学习机器,是班主任的传声筒,甚至是专打“小报告”的。
班干部的角色,在这两套评价体系中,永远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经过权威认证,另一方面,他们在被群体认可、接受上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
有趣的是,在同一个教室空间中的“孩子王”就有不少人乐不可支地围着他转。他们的性格和胆识以及一些专业长项,既满足同伴成长的需求,又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交流气氛。这种具有领袖气质的孩子王今天被叫做“地下班长”。
“领导力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化技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表示,领导力并不是基于权威化的职位而产生的权力,而是一种集凝聚力、亲和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服务热情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于一体的影响力。
呼朋引伴是一种社会化技能
从小学到初中,大部分时候,张伟的成绩都让父母绝望。高中分班的时候,老爸毫不犹豫地替他选了文科班,但每次考完之后年级大排名,他的名字还是从后面找起来更快一些。为了避免挨揍,来学校受刺激的都是老妈,“我妈心理素质好”。张鹏最怕老爸控制不住当众掴他后脑勺,“特疼”。
文科班男生少,张伟还很是惆怅了一阵子,不过很快,这个问题就在放学路上解决了。放学的时候,不住校的学生都要到车棚去取自行车,一来二去的,张伟就成了那个蹬着自行车,呼啦啦招呼一群男生赛车的“头儿”,有同级不同班的,还有的是高三的。
周末,张伟在家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一会儿短信,一会儿电话,这些“骚扰”张伟的人,统一被老妈称为“狐朋狗友”。
运动会的时候,张鹏他们班看台的座位差不多都被别人坐了,好多同学来了只好站着,一些女生愤愤不平地小声嘀咕,可坐着的人还是假装听不见。
等张鹏抱着一箱水爬上看台,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他二话不说就拍上一个男生的后背,“我说,你跑我们班来干吗?”对方有些不好意思,几个人一走,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起身,还有坐着不动的,张鹏就挨个儿找人家让座,“你们班在那边呢,红椅子那片,看得见吗?要不我带你们过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混在张鹏身边的男生开始叫他“班头儿”,尽管他既不是班长,也不是书记,但如果他去动员那些坐不住的男生参加合唱,他们大都会很配合地站那儿嚎上许久。
不过,张伟不会跟父母讲这些,“他们觉得我心思都放在这上面,不务正业。”
“呼朋引伴、沟通协调,实际上都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洪明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人际智能,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孩子,善于察觉别人的情绪,体会他们的感受,并很好地理解别人。
根据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洪明表示,中学阶段恰恰是培养和锻炼社会化技能非常重要的时期,父母还是应该先肯定孩子这方面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让他能够打出智能组合的“优势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