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种田的都是六十岁七十岁的老人,再过十年还有人种吗?”“这里萝卜卖不出,那里土豆没人要,谁还愿意回家种田?”“80后、90后在家没务农,外出没学农,新型农民从哪里来?”全国两会上,记者采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对粮食“八连增”背后的三农新问题表示担忧,也对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新生代农民哪里来?
“现在我还能在家种几十亩田,等到我80岁的时候,我的儿子们肯定不会在家种田了。”来自粮食生产大县湖北省监利县的农民代表朱建华坦言,自己也不希望孩子们留在农村,而愿意让他们到城里去闯一闯。因为是全国人大代表,每年要到北京开会,朱建华让儿子留在家里照看田地,“等会议结束我回到家里,他们就出去打工”。
朱建华告诉记者,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全部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70多岁的老人还在下地干农活,像自己这样五十岁左右的,算是年轻农民了。“这些年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好了,种田没那么费劲,自家几亩地,老人种一种也没有问题,但是想一想,再过十年之后,这些田谁来种呢?”
采访中,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们普遍反映,70后、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外出打工,新生代农民断档,一些地方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去种两季的现在也普遍只种一季。
“没人种田了,这的确是当前人们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说,但也应该看到一些苗头性的趋势。他在江西、湖北等地调研时看到,有些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开始回归,承包几十亩上百亩农田搞种植、搞养殖。“这些人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却是农业的未来,政府应该从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与营销组织的对接等方面给予扶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