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蛟龙’号将进行水文、地质、环境、生物等全方位的调查,我们调查的只是合同区中的一小块区域,那里也将会是我国今后的试采区。”刘峰表示,目前国际上尚无国家进行深海资源开采,我国对深海资源的利用,也将经历一个长期勘探、研究的过程。
2001年5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获得了大洋协会对7.5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内多金属结核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
今年2月,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技术委员会做出结论,建议该管理局理事会核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递交的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勘探申请。
去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对于刘峰来说,“蛟龙”号的任务在于加深人类对深海的认知,并为深海技术带来变革。
刘峰认为,“蛟龙”号的成功只是中国深潜设备研发的起点,中国的深潜器的研制将成系列化,满足不同深度的深潜作业需求。
“未来,也可开展深海旅游,以满足人们对深海的好奇”。(记者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