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霞(化名)是女子监狱教育专网的主要负责人。38岁的她因为受贿罪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2012年4月入狱。她告诉记者,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干警给予的信息进行整合,分别纳入新闻、学习园地、监区风采等网站栏目,供其他服刑人员浏览。留着齐耳短发、戴着眼镜的她曾在北京一教育机构内从事信息化工作,她说在狱内的工作也算她的老本行,不算很难掌握。“以前工作的时候很忙碌,如今在这里虽然也做相关工作,但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了。我开始学着安静地看看书,让自己的心好好沉淀下。”她说道。为此,她还参加了狱内的绘画兴趣小组,拾起了自己久违的爱好。“虽然监狱生活确实比较枯燥,但几乎每个周末干警们都会给我们安排活动,比如春节联欢会,心理游戏等等,大家自愿参加。大部分人都会去的,毕竟充实自己的狱内生活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我也能尽快与家人相聚,见到朝思暮想的女儿。”她补充说道。采访中,沈小霞每逢提到家人和孩子便眼眶发红,努力控制情绪,但还是默默扭头擦去了眼角的泪水。她最后告诉记者,孩子和家人的不离不弃就是她努力改造的最大动力。
除了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心理辅导,北京市女子监狱还在每个监区的大厅里设置了狱务公开触摸屏,为女犯提供狱内消费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服刑人员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包括香皂、洗衣粉、化妆品和食物。甘永红告诉记者:“消费的上限根据每个服刑人员的表现而定,目前这个系统已经运行了半年,效果不错。罪犯的劳动报酬一部分用于狱内消费,即在消费系统里购买日常所需的用品,一部分作为就业准备金。”
此外,干警李小娜告诉记者,对于入狱后与丈夫因为各方面原因需要离婚的服刑人员,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做调解工作。实在不能劝和的,他们会向狱内的罪犯提供法律支持,每季度邀请女律师解决服刑人员关于财产纠纷、子女抚养、债务、房屋产权等问题。监狱内还设有24小时的法律咨询专线电话,随时解答罪犯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女性服刑人员也需要法律援助,这和其他女性一样。离婚后,我们也会给她们最大的关怀,多与她们聊天,分担她们心理上的顾虑。”李小娜说。
对于即将走出监狱的服刑人员,出监区负责人王艳和她的同事会尽最大努力帮助罪犯平复浮躁的心情,努力做到平稳过度,更好地与家人、社会相处。王艳说:“大部分服刑人员释放后会从事个体商户的工作,有的也会利用在狱内学的技术,去做按摩师等等。对于那些在余刑不满一年来到出监区的罪犯,我们最大的工作就是衔接好她们今后的生活,避免此区域内流动的人群过多的给她们带来影响。”
甘永红在采访结束时,指着女子监狱综合改造楼上方的雕塑向记者解释道:“这两个线团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男耕女织’中‘女织’的意思,也是女性的代表。线团外面是一个框架,这意味着她们在这里进行改造,经过监狱后可以理解法律,遵守规则,拥有更好的生活。”(中国日报记者 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