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独生一代的成长烦恼
“一只幼蝶正在裂开一条缝的茧中痛苦地挣扎,有人于心不忍,拿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早产的蝴蝶却身体软弱,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使自己脱茧后能够飞翔,恰恰是那颗‘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形象描述,反映出我国不少家庭独生一代所面临的成长之痛。在3亿多的未成年人中,00后独生子女占据多数。压力过大、孤独无助、挫败感强、生存力差……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诸多烦恼,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学校不能无所作为,社会不能漠然置之。
考试长链上奔跑的孩子,不堪承受之重
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小雷,每个周末都非常忙碌。父母给他报了4个课外班:奥数、英语、作文和跆拳道,周六日各上两节,而且几个课外班地点相距甚远,妈妈和他经常在外面简单吃一点就要坐地铁“赶”下一堂课。于是,小雷的周末往往比上学还要累。一到周五,小雷的心情就会非常沮丧。
“压力太大了。”一位小学生用自杀作为无声的反抗。近年来,少年儿童轻生事件屡屡发生,他们的理由多数是相同的:不能承受压力之重。“压力”如同隐形杀手,成为很多孩子面临的一大危机。
现在的孩子尽管生活、学习环境远远好于他们的父辈,但能说他们是快乐的一代吗?尽管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隐性压力”在蔓延滋长,让孩子们快乐不起来。
这个“隐性压力”是什么?升学要考、练琴要考、画画要考、舞蹈要考……为上一个好幼儿园要考,为上一个好小学要考,为上一个好初中要考,为上一个好高中要考,为上一个好大学还要考。一个“考”字成链条,孩子们在这条无形的链条上拼命奔跑。
“大学的东西中学学,中学的东西小学学,小学的东西幼儿园学,幼儿园的东西从什么地方学?胎教。”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表示,层层拔高,层层加大难度,为了拔高不断加内容,考试加难度,致使孩子们负担越来越重。
“我听说最厉害的有一种‘哈达卷’,像哈达一样,卷子连在一起,长达六七页,考试的时候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就是拼命地、不停地做,搞得孩子都成了考试的机器、流水线作业,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机械反应了。虽然掌握了知识性的东西,却谈不上素质。”
近期,网上热传的一份幼儿园孩子升小学的“豪华简历”,秒杀无数白领。这份简历涵盖教育经历、课外学习、体育运动、特长、参赛及获奖情况,最后还附上“会写300多个汉字,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等”。
马敏认为,这是教育步入误区的一个特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表面看很对,但是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再到上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如果起跑没搞好,那今后就完了。
“中国的学生是最辛苦的。”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熊丙奇先生说,在应试教育环境中,竞争性的压力层层传递到家庭之中,导致家庭教育被异化,亲子关系变得功利。要缓解亲子焦虑、改善亲子关系,就必须降低考试升学压力,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其实,无论干什么,只要喜欢、快乐就好。”马敏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里根当上总统后,别人跑去祝贺他的母亲,称赞她培养了一个好儿子。而里根的母亲说:“我不仅为这个儿子骄傲,我还为另一个儿子骄傲,他虽然在地里刨土豆,但是他很快乐,我也为他感到骄傲。”马敏说,“这说明了一个关于人才理念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