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报道中,本报揭示了海归就业市场的怪象,即当海归纷纷回国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却远赴国外招聘海外人才。为何有此怪象?企业和政府为何“舍近求远”海外引才?本次报道将探讨各方对于导致怪象发生原因的不同见解。
海归就业为啥“舍近求远”?
孙梦绘
来源:厦门网
孙梦绘
来源:《科技日报》
1 是主动回归还是海外待招
同为具有海外背景人才大家庭中的成员,面对越来越多企业和政府去国外招聘的趋势,作为事件主人公的海外人才和海归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多种因素影响海归回国就业
留学新加坡的启创国际创始人左虓表示,许多优秀人才在国外激烈竞争中生存了下来,留在了国外。虽然归国应聘者络绎不绝,但企业还是希望能够从国外高端企业,如苹果、微软等世界500强公司中“挖”一些人才回来。
“优胜劣汰”的法则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就是“留下的就是好的”,这部分阐释了企业和政府在国内大量海归应聘的情况下,还要到国外招聘高端人才的怪象。然而,影响海归选择是否归国就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竞争机制,还有家庭、文化等社会因素。
此外,签证等相关规定也会影响他们决定是否归国工作。青创联盟联合创始人易成龙表示,因为新加坡市政府奖学金的关系,他和一些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当地工作3年,因此未能回国。而从韩国学成归来的黄丹丹则是因为工作签证需要一年的国内工作经验,放弃了在韩国已经找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