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后继乏力
“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儿,怎么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呢?”在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现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困惑。
刘玉斌是长白山山核桃拼贴工艺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之前跟他学手艺的徒弟不少,但是这些徒弟吃不了苦,学一段时间就走了。
记者在刘玉斌的展台看到,一头由山核桃片拼接成的半米高的牛活灵活现,十分可爱,“这么一头牛只能买几千块钱,但是做出来至少要三个多月”,刘玉斌说,徒弟们因为嫌赚钱少,学了一点皮毛技术就去做非常简单的旅游产品了,比如小筐子和花瓶等等。目前,除了他的女儿外,还没有人愿意学习复杂的核桃拼贴技术。
怀玉石刻技艺传承人陈文武告诉记者,“我给徒弟开的工资一涨再涨,但是这门手艺学起来又脏又累,徒弟们都不愿意干”。
陈文武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石刻作品,一块块石头被雕琢成为精美的茶壶,“制作的过程很单调也很漫长,需要耐得住性子做很久,而且还特别脏,很多徒弟觉得干这个活儿不值得,也太没劲了”,陈文武无奈地说。
据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介绍,郑发菜刀、关东驴皮影、满族说部等一大批曾经活跃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文化遗产,目前都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