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内地引进台湾国学教材 大幅修改内容编入感动中国人物

2013-09-29 09:55: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难题二

《大学》《中庸》内容深内地国学师资难找

除了课时与引进版教材内容量的矛盾问题,另一个推广尴尬是师资队伍问题。

此次引进版教材内容与台湾原版教材的内容、体例大体一致,上册为“论语选读”,下册为“孟子选读”与“学庸选读”,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其中《中庸》《大学》等内容在内地的课本中几乎不被涉及,很多老师都认为艰深。

国内一位毕业于中文师范类学校的语文教师表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她从未接触过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国学课教师辛老师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表示其在学生阶段的一些课程中虽接触过部分国学内容,但也并未系统学习过,出于个人兴趣自学了四书,“国内专门开设国学的大学很少,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国学,我们在使用台湾新版教材前也要先自我进修”。

在推广过程中,作为台湾国学教材引进方的中华书局负责人也深有体会,“课时问题还可以挤出来,但师资队伍的缺口很大,这是推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许多学校的国学老师是从语文老师队伍中挑出来的,只有小部分学校才有自己独立的国学老师。”

进展

出版方为接地气改教材课本内出现感动中国人物

记者发现,为了能够接上内地教育环境的地气,出版方在课本的用词细节上做了大量修改,除了把教材名字由台湾惯用“基本教材”改成内地惯用“基础教材”,还对原教材中台湾的固定用词进行修改,将台湾地区喜欢用的文言说法,改为适合内地高中生的书面习惯用语。

引进版教材改动最大的部分,是将每个单元的台湾版“今人今事”课外阅读全部替换成为内地学生熟知的“名人事迹”,如在孔子为人的章节中,台湾原教材使用的今人事例为台湾证严法师,内地引进版引用的今人事例是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在论古今人物与孔门弟子章节中,台湾原版教材用的典例是“教育哲人——辛志平”,引进版教材用的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教劳模白方礼;在论人性本善的章节,将原教材中引用的“从流氓、囚犯到诗人、教授(林建隆)”,今人今事替换成“叛逆中的皈依——小布什”。

对话

引进教材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对话: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

北青报:为何想引进台湾版国学教材?

祝安顺:台湾用了近60年的国学教材,经过了反复的修订和改善,经得起考验,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国内虽然也推广国学教学多年,但没有很成体系的教材。

北青报:引进台湾教材,能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

祝安顺:这属于文化交流,国家也明确支持两岸文化交流。台湾国学教材对于内地是个很好的借鉴,也能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北青报:两岸教学模式存在不同,引进版教材在推广使用中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

祝安顺:虽然两岸的中华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隔阂,但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大家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也一样,相信不会水土不服。

北青报:但两岸的国学教育背景确实不同,这套教材是否真的适合内地学生?

祝安顺:这套教材其实也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未来我们还可能做大规模的修订和调整。全国各地的国学开展也不一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对于什么教材合适当地教育,在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北青报:引进版教材为何要对“今人今事”栏目做大规模的内容替换工作?

祝安顺:因为台湾版教材中的“今人今事”引用的都是台湾的有名人、事、物,这对于我们内地学生很陌生,所以全部替换成内地学生熟悉的名人事迹,便于理解。

实习编辑 夏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