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和逐级遴选
2013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公开选拨5名高层次审判人才。选拨范围有些特殊,它要求报名者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律师或党政机关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
这次招聘亦有资质要求,如参加处长、正处职选拔的,专家学者应任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从事相关法律工作满5年;律师应具有相关执业经历满10年;局级职务要求则更高。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面向社会招聘高级法官后,再次开门纳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信息,到报名截止日,共有195人报名,其中专家学者76人,律师75人,党政机关人员44人。
最后入选的5人中,有两名检察官、两名学者和一位律师。贾清林是唯一入选的律师,他就职于北京市百伦律师事务所,他将出任民事审判庭正处职。此外,广州市花都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杜国强将出任刑事审判庭副庭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锋将出任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许永俊将担任刑事审判庭正处职,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韩德强将任司法研究处处长。
这一举措在学界期待已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应建立“旋转门”制度,从法学教授、资深律师中遴选法官。
他表示,目前,法院基本上是法学院学生进法院,从书记员做起,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再到副庭长、庭长,副院长、院长。他认为,这样成长的法官缺乏一线经验,业务难称精熟。他还表示,院长、副院长从本院产生,有了错误,谁也不纠正。
王琳则以美国为例,“美国不少法官尤其是联邦法官,先前都是功成名就的律师,他当法官不是为了名或利益。我们这儿相反,很多法官辞职出去做律师。”
除了力推法院打开大门,王琳同时反对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中级及以上法院。赵耀彤持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上级法院至少应该有70%~80%的法官遴选自下级法院,保持上级法院的水平比下级法院高。
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逐级遴选机制,亦被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之中。在此之前,检察院系统已经开始推行逐级遴选制度。
2010年召开的全国检察人才会议上,有两个决议引人关注:一是到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检察机关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不再直接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是健全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市级以上检察院补充检察官,要从下级检察院优秀检察官中遴选。
早在2004年,高检院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展检察官遴选工作,并在当年示范性地从全国检察机关遴选了10名高级检察官。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已经不再直接招录应届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只通过遴选进人。从2010年开始,分两次先后从北京市基层检察院遴选了36名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