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合作”探新路
桂粤各划50平方公里土地共建试验区,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初夏时节,广西梧州龙湖镇塘源村与广东封开县界首村交界处的大园桥施工现场,很是热闹。建设者们加班加点,争取尽早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开通通道。铺开随身携带的试验区蓝图,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周雄介绍,试验区内建设项目已增至11项,总投资62.7亿元;西江南岸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主干道塘源一路已经开建;一类对外开放码头李家庄码头三期工程主体完工……
2011年12月11日,北京,粤桂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致同意在广西梧州与广东肇庆交界区域共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粤桂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素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紧密的互利关系。当广东提出“双转移”战略,寻求“腾笼换鸟”,打造“产业升级版广东”,广西则从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搭建平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粤桂合作”从构想走向实践。今年5月14日,在梧州,两省区召开座谈会,就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达成共识:粤桂各划出不少于5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交通运输等11个领域的合作,探索我国跨省区及东西部合作新模式。
5月20日至24日,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取经,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创造东西部地区跨区域联合开发、统一管理新模式是其中重要议题。5天4夜,代表团奔波广州、深圳两地,找差距、求突破,愈发坚定推改革、促开放的决心。
跨省区建设合作试验区,在国内尚属首创。利益怎样分配?风险如何承担?管理上是“一个婆婆”还是“两个婆婆”?这些,都呼唤体制机制创新和运营模式重塑。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表示,试验区实行利益共享机制,收益按比例分享。粤桂双方共同组建试验区管委会,按同等比例出资成立投资开发公司,负责试验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和运营等。
为了共建共享,梧州、肇庆倾注大量心血:共同拟定《肇梧战略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及相关工作协调机制》,提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碰头会、分管副市长协调会、市长联席会3个层次,每年各自提出拟对接的重点项目,经分管副市长对接后,通过市长联席会的形式敲定年度合作项目计划,再由各部门具体落实。
敏锐的资本,精明的企业,已然嗅到试验区的商机。在肇庆,国电南方分公司与封开县签约,投资百亿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广东华林化工计划建设万吨级松脂深加工中试基地。梧州计划把西江北岸打造成试验区示范区,城东小城镇“粤桂新城”等项目全部开建。
为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承诺营造优质“软环境”:更积极主动地推动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更积极主动地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让企业家“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建议在完善深度合作机制、深化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深化粤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两广为试验区定下“大盘”:到2020年,GDP达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300亿元;到2030年,开发建设全面完成,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臻完善,GDP达4000亿元,成为东西部合作、跨省边界合作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典范。
跨省合作,不止与广东。广西坚持“多元化、多层面,多方位、多主体”理念,打造中国企业挺进东盟基地。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所属口岸进出口的货物货值,年均增幅逾30%。特别是,广西在现代产业扩容升级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创新突破,正谋求建立“中国—东盟飞地经济试验区”,且已与四川、湖南等省达成在北部湾经济区合建产业园区的共识,实行“税收分成、统计指标分享、节能减排指标分担”的“飞地经济”模式。
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如今的广西,已成“大磁场”、“聚宝盆”,“良性互动东中西”的效应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