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工作新亮点不断涌现
34岁的文仲坚是宾阳县古辣中学的教师,一直住在学校马路对面的低矮泥瓦房里。2014年,他和另外20多名教师入住新建的公租房。房屋虽然不大,但整洁明亮,厨房、卫生间均有配套,“现在有小孩了,在这里住,终于像一个家了。”文老师是广西2014年12.83万户迁入保障房新居的居民之一。他从低矮破旧的平房乔迁到整洁明亮的新居正是千千万万享受住房保障家庭的缩影。
2014年,全区上下动员,掀起了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热潮。面对艰巨的棚户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建设工作任务、复杂的项目实施情况,各市引入市场化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在推进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顺利完成了2014年国家和自治区任务,工作新亮点不断涌现。
推进“以购代建”安置方式
2014年7月,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稳增长目标的意见》,明确了“以购代建”棚户区改造新型模式。目前,全区已有南宁、来宾等城市通过以购代建筹集商品住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以满足棚户区居民多元化的安置需求。受到棚户区居民的欢迎。
租售并举推进实物安置
改造中,合理配置公租房、经适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安置棚户区居民,并根据棚户区居民需求,稳步开展棚户区改造共有产权试点工作。2014年底,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推进共有产权公共租赁住房,较好地实现了棚户区居民的差别化保障,取得了较好成效。
推进市场化和货币化安置
梧州市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地质灾害综合整治相结合,妥善安置受灾居民。
柳州市采取“财政投一点、政策让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出一点、市场开发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最终实现企业得发展、政府得环境、群众得实惠的三方共赢。
玉林市通过市场运作式,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研究出台地方特色政策和实施细则
2014年,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保障房运营管理和分配的实施细则,增强了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
实施保障房绿色建筑标准
我区着力打造“绿色”保障房,减少建筑耗能、降低运营和居住成本,提升居住品质。2014年8月20日,柳州市144户低收入困难群众入住北祥新居的公租房、廉租房。与以往分配的其他保障性住房不一样,北祥新居是柳州市首个分配入住的“绿色”保障房住宅,更加节能环保,舒适宜居。桂林市桂磨安居小区也是绿色建筑保障房小区,小区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绿化面积达到了30%,并采用自动喷淋节水装置,选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
2013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将保障房绿色建筑列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全区24个保障性住房和绿色建筑小区执行绿色标准,11个项目已获得设计标识,广西“绿色安居”有序推进。
解决农民工住房有特色
百色市田阳县成立工作小组,想办法、找路子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在加强调查摸底基础上,完善规划,建立健全激励扶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房源,让一大批农民工享受到了进城有工做、住房有保障的待遇。
挖掘潜力,建设总量不断提高
贺州市积极调整2013-2017年全区棚户区改造规模,5年改造量在4万套以上。
河池市不断发掘保障房建设潜力,2014年完成9832套保障房开工,基本建成率和分配入住率达190.32%和153.78%
2015年将再建保障房21.72万套2015年,国家下达广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开工目标任务21.72万套,同比开工任务量也上涨了一倍,基本建成及分配入住目标任务和2014年持平,分别为10万套。而国家和自治区棚户区改造开工总任务为18.13万套。据统计,加上往年开工的项目,我区今年在建项目达到29万套。2015年,自治区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范围,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快、工作不力的部门,自治区将按照规定对领导进行约谈问责。
新的一年,广西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广西住房保障工作者将继续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以拓展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为切入点,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制。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以及“以购代建”、“以购代改”、公共租赁住房“购改租”等创新安置模式,消化商品住房存量,探索保障房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解决棚户区居民的居住问题,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广西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十二五”保障房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93.18万套,提前一年超额完成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9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截至2014年底,广西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22.2万套(户),解决了415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