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背后的隐忧
中国商品“不值钱”
记者在美国纽约市场看到,几乎相同功能的烤箱,在中国生产的“德龙”产品每台售价59.99美元,而在美国生产的牌子则卖129.99美元。在另外一家“中国城”超市,10杯量“格兰仕”电饭煲每台售价39.99美元,而类似的日本产松下电饭煲要卖89.99美元,在泰国生产的日本“象银”电饭煲也卖39.99美元。
自己开店长期经营中国服装进口生意的俄罗斯商人谢尔盖说:“中国服装占据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份额比较少。”鞋类方面,中国鞋占据了俄罗斯进口市场的首位,但市场定位以中低档为主,平均售价一般在数百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而意大利鞋售价动辄数千卢布。
此外,“价格倒挂”更让人郁闷。以在中国国内知名度颇高的日本品牌连锁店“优衣库”和“无印良品”为例,几乎所有商品都为中国制造,但是这两个品牌的产品在日本的售价反而要低于中国。尤其是无印良品,在中国俨然已经成为时尚和精致的象征,但是在日本绝对是平民产品。以一款480ml的骨瓷壶为例,在中国的售价是245元人民币,而在日本只需2399日元,约合192元人民币。
中国设计跟不上
在韩国,中国服装市场不大。在韩国百货业界销售业绩最好的乐天百货,记者发现,“中国制造”较多的是服装类,但所占比例仍不是太高。以女装为例,直接标明“中国制造”的商品比例不超过2成。比较多见的是以中老年人为销售对象的服饰。年轻人服装由于对设计要求较高,而中国目前的设计能力又远远不及韩国,只是跟在“韩流”后面走,所以,这类服装绝大多数为韩国设计、生产。因为韩国在引领东亚服装潮流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形成了所谓“韩流”,吸引了很多中国商人专程到韩国来批发采购。
在英国,记者跑遍了伦敦最大的玩具店零售商之一玩具反斗城,希望能发现一件从头至尾为中国元素的玩具,但没有如愿。即使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表现良好的“蓝猫”“喜羊羊”等形象,也远没有被外国消费者接受。因此中国玩具要实现价值整体上移,不但要在制造工艺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在设计领域不断创新。
再以中国鞋业为例。温州旅美同乡会前副会长李社潮女士介绍,由于注重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更新,目前,中国鞋类制品的质量与美国同类产品已经难分高下。但中国鞋制品起步晚,起点低,不像国外品牌被赋予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卖不出高价。此外,国内制鞋业在理念和产品设计方面仍有差距,不像西方同行那样能够摸准时代脉搏,产品设计缺乏延续性。“中国企业在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原材料和其他高新技术成果方面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廉价工厂”无法持续
记者走访多家俄罗斯商店、超市询问顾客后发现,价格低廉和品种齐全仍然是俄罗斯消费者选择中国商品的主要原因。不过,低价中国产品正受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产品的冲击。以服装为例,记者在日本“优衣库”、美国“哥伦比亚”、俄罗斯“运动健将”等品牌店里仔细翻看商标后发现,来自印尼、越南、泰国、柬埔寨甚至孟加拉国等国家的产品占了一部分比重,尽管其市场份额不大,但与中国产服装相比,价格更加低廉。
在德国市场上,记者也能感受到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其他“廉价工厂”的崛起,这也迫使中国考虑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保持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