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关于以中储粮为核心的我国三大粮油央企整合的消息不胫而走,也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3月,三大粮油央企整合的报告就已经上报至国务院。按照方案,整合是以中储粮为主,华孚集团和中储棉相当于被中储粮并购。对此种说法,中储粮总公司综合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程秉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予以了否认。
“3家合并的说法,我们只听说是中储粮要把华孚集团并购过来,没有听说过有中储棉,中储棉我们公司就没有谈过,不知道中储棉也并购进来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不过华孚集团我们确实谈过。”程秉洲表示。
郎有情 妹有意
从140家到120家再到100家,最终实现80家以内的目标,这是李荣融时代对央企整合提出的数量目标和要求。
这一目标让市场变得异常兴奋,各种围绕央企的炒作接踵而至,在央企内部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具备一定规模、效益也相对较好的央企看到了新一轮快速扩张的希望,并迅速展开了与可能被重组央企的联系和谈判,相反,规模不大、效益也不太好的央企,则人心惶惶,既然逃脱不了“逼婚”的命运,嫁个“大款”,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这点,华孚集团自然清楚的很,也聪明的多。
“2010年上半年,我们两家(中储粮、华孚集团)曾经有过这个意向,但是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当时谈也是谈两家到底有没有这个意愿,最后结果是我们跟华孚集团都有意愿。华孚集团愿意整合到中储粮来,我们也愿意接收,但确实没有中储棉的事情,只是我们两家企业。”程秉洲表示。
然而,之后却没了音讯。
程秉洲的解释是:“国资委一直没有再提此事,那么我们也就是等。”
但据了解,中储粮整合步子“基本停滞”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粮收购中出现了严重违规收购小麦、哄抬价格的“乱象”,正是这根“导火线”,使得国资委等方面把对以中储粮为主的“整合”变成了对中储粮的“整顿”。
由此展开的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多部委对中储粮的一系列联查,直至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电文,明确要求“中储粮全面暂停除与储备吞吐轮换直接相关业务以外的其他一切购销经营活动”。
有媒体认为,正是去年下半年对中储粮的“重心”发生变化,国资委“没下最后的决心”去实施整合。
华孚集团将成中储粮子公司
今年两会上,国资委主任王勇明确表示,新一轮央企重组不会以数量为目标,更看重的是整合后企业的质量;整合要以企业为主体,让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寻找战略合作的伙伴。这与之前国资委所强调的 “2010年底央企整合到100家”的目标有所不同。
这一说法的提出,让当初箭在弦上的整合变得扑朔迷离。
央企重组多遵循“强强联合”、“以强并弱”及产业链整合等思路。
“我们两家原来谈过,因为国资委整合央企的模式就是要一方并购另一方,成为其子公司,如果我们与华孚集团整合,那么华孚集团将成为中储粮的一个子公司,但这些都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程秉洲表示。
近年来,中储粮实际上在走转型的道路。早在2008年,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就对“粮商”和“粮仓”有自己的注解,他认为,建设好“大粮仓”是为了有效地调剂丰歉余缺,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当好“大粮商”则是充分发挥中储粮的规模、网络等优势,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组织好产销之间的链接。此后中储粮的一系列扩张动作也让业界越来越认识到,中储粮要从“大粮仓”转型“大粮商”的意图。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称,若粮油企业整合成功,则中储粮的经营范围将呈现急剧扩张,这对其他企业的发展造成沉重的压力。
这无疑是其他粮食企业的梦魇。
财政补贴的政策红利、容易的银行贷款、庞大的仓储网络、巨大的粮源这都将让是其他同类型企业的重负。
而这点似乎也是国资委的顾虑。
“这个事情要看国家怎么安排、怎么定、国资委怎么想,但到现在为止国家对这个事情并没有最终定论。”一个知情人士表示。
“这个事情最终结果怎样,不是我们企业说的算,这个事情目前为止就没在往下进行。对于此事,我们也是在等消息,国资委说并购,我们就并购,如果国资委说暂时不是很急,我们就按照上级指令办。”程秉洲最后表示。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