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炼油人士称,“比如从国三到国四,涨价跟不上油企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覆盖70%至80%,还有30%的成本要炼油企业自己承担。”
而要从50ppm降到10ppm,原有的加氢装置已不足以应对,上述人士称,这需要引入新的加工装置,这块成本同样无法从价格上得到相应的抵消。
新华社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石化近年来已投入巨资开始升级油品质量,正在实施的金陵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安庆含硫原油加工适应性改造和茂名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总预算投资达161亿元。
新华社曾援引中石化方面表示,过去十年,中石化在炼油板块累计投入了近2000亿元。而按照卓创资讯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级国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600亿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
不过,数据显示,尽管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降超过30%和15%,但“两桶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仍超过1200亿元。
北京油品升级经验
新世纪周刊援引一些专家称,中国应该出台刺激炼油厂升级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对低硫、低污染的燃油实行返还资源税、降低消费税等措施,以鼓励低硫燃油的生产和消费。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可以借鉴北京油品升级机制的经验,油品升级成本由政府、消费者和企业共同承担。政府提供补贴,消费者承担部分价格上涨,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称,新的油品标准要获得市场接受也需要时间。油品升级之后,对应的销售价格上涨,消费者消费负担加大,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其消费积极性,且高价打压资本市场从业者的操作热情,市场投机性需求也相应减少。从众多因素考虑,国内成品油升级大业仍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利益的平衡。
油品质量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柴油部分。中国主要用柴油的卡车在中国车辆总数中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但排放颗粒物的比重却占到将近80%。而柴油价格上扬,对经济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因为作为最基本燃料,柴油下游受众相当普遍,可以说凡是需要运输的商品,均会包含一部分来自柴油价格的传导成本。(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