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曾因发生损害胶农利益问题,引发海内外关注的群体事件。事件发生5年来,县各级领导干部痛定思改,着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干群关系根本性好转,走出了一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重大转变,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在全省干部中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全省干群关系有了良好发展。
一、从一名普通百姓的心声看干群关系大变化
从“孟连事件”中干群关系水火不容到“孟连经验”中干群关系水乳交融,巨变发人深省。我们调研组来到孟连时,见到了当年的当事者,同时也是“带头闹事”者之一的芒海村委会芒沙村民小组长波岩胆,这个壮实黝黑的傣族汉子,在回忆他当年为什么“闹事”的同时,也倾吐了他的心声:“以前连乡镇干部都是坐在办公室里,我们很难见到,有困难找不着,还损害我们胶农的利益,我们不相信政府,我们看到干部就恨。现在干部不像以前了,现在是各级干部都主动来找我们,到村里带着我们干活,帮助我们排解困难,和我们像兄弟一样。我们看见干部就觉着亲。”
直截了当的话语,突显了孟连干群关系的巨大转变,也暗含了孟连干部这几年来为扭转干群关系所付出的艰辛。从解决胶农等切身利益问题,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化解矛盾五项机制”、“处置事件五个到位”的“三五工作法”,无不体现痛定思变的决心和勇气。孟连巨变说明:“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干部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做好事,群众就拥戴干部;干部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就把他当仇人。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要求并不是高不可及,只是要多见到干部,要求他们为民多做实事。纯朴的基层劳动人民,对党和政府有着天然的感情。干群矛盾,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云南省就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强调要让干部在联系群众中受教育,在解决群众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
空谈,干群背靠背;实干,党民心连心。“四群教育”开展以来,不仅是孟连,整个云南的干群关系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省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1个月,州市、厅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从2012年开始,每年从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做到5年覆盖所有县以上机关干部,工作队覆盖所有乡村。打铁还需自身硬,“四群教育”活动,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感和立场,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培养一支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深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干部队伍。在与基层群众的直接接触中,各级党员干部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真挚感情,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干部成了群众经常见面、联系紧密的“亲戚”。
二、从一张民情联系卡看干群关系如何落在实处
在德宏州芒市芒别村,我们路过村里一座傣式居民楼,听说是北京来的记者,热情的傣族大妈邀我们进家坐坐,与我们拉开了家常。当问到门口贴的卡片时,她告诉我们,这是民情联系卡,每家每户都有,卡上记录了联户干部的基本信息、联系电话和工作职责,对联户干部的责任、工作方式、承诺事项都有明确要求,有什么事直接打电话找联户干部就可以解决。“以前有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办事方便得很呐。”大妈灿烂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小小的民情联系卡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实际上,这样的联系卡不仅在芒别村有,在整个云南农村都已推开。“四群教育”开展以来,全省统一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48万名,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1479支驻村开展工作,基层工作力量得到了加强。在县以上机关实行领导蹲点、部门挂钩、干部结对、建卡联户的“四联户”制度,并要求联户干部轻车简从、直接到村,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走过场。每名干部确定若干农户为民情责任户,干部为责任人,主要负责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重民生。每村每户都有了干部联系人,有什么事能直接找到干部反映,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每个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建立“民情联系卡”和“民情登记卡”,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组织部门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采取组织考评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