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艰难中前行 专家呼吁采用血机制透明化
5月8日,呼和浩特市一位市民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日,呼和浩特市市民踊跃参与红十字会组织的义务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等活动,纪念世界红十字日。新华社记者 赵婷婷 摄
“五四”期间,全国各地不少青年纷纷走上街头参与义务献血,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心公益和社会责任。而就在奉献爱心的集结号一次又一次吹响时,无偿献血也面对公众质疑。近几年,全国多地“血荒”事件频发,对无偿献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有关专家指出,此类事件背后,折射出倡导无偿献血仍然任重道远,只有采血机构更加透明地运营,主管部门建立更为完善的用血机制,才能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
青年志愿者成为献血“主力军”
24岁的淮北姑娘周陈晨是众多积极参与义务献血的年轻人中的一个。4月5日上午,正在马路上执勤的淮北市交警二大队女交通协管员周陈晨被紧急叫往淮北市中心血站献血400CC,救助一位左下肺部手术的危重患者。
1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检验出罕见的RH阴性血,以后的六年间,周陈晨献出了3200CC的鲜血和一次血小板。她笑称,献血就是自己的“兼职”。
“因为是稀有血型,我对献血的认识可能比其他人更加深刻一些。”周陈晨说:“我每一次献血都是为了抢救危重病人。他们跟我一样都是稀有的‘熊猫血’,如果我不去,他们很可能失去生命。”
马鞍山市供电公司“80后”职工何兵今年刚参加工作,也是第一次参与单位组织的“五四”青年节献血活动。他说:“用我献的血挽救一些人的生命,这是我献血的初衷。至于自己以后用血或亲属用血能不能优先,我没有想那么远。我认为这是奉献,不是交换。毕竟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
“除了在身体上他们更适合捐献外,年轻人对于义务献血的接受程度相对比较高。”安徽省省立医院输血科主任潘健说,年轻人现在已成为义务献血的“绝对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