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学自编经济教材学炒股引争议

2013-12-10 14:42: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学生学得有点“乱”

老师教得很“纠结”

对于同时学两门经济学课程,多位同学时有混乱之感。“这两个经济学课,就像两台计算机,这两个课的终端程序是不一样的,有些矛盾难以摆脱。”育英学校经济学实验班高一学生孔维轶表示。另一位学生王雨溪也有类似的感受,“一方面毕竟政治课学的东西很重要,我们还要考试。但另一方面,新经济学教材讲的很多东西,很有意思,也很实用。”记者了解到,证券模拟分析室是经济班同学的心头爱,他们在那里学会了“炒股”。据同学们介绍,通过一个模拟的股票交易软件,每个人最少被分到了10万元资金用来“炒股”,虽然是假炒股,但股市却是真市。同学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所学和经济眼光进行投资,老师也会不定期查看大家账户里股票的总市值,了解每个同学的盈亏和得失,进行评分。

而对于同学们的混沌感,政治课老师也深有体会。该校一名高二政治老师表示,“我们教政治的时候很纠结。毕竟大家要面临高考。”对于学生学了新课本后,反映政治课的经济学不实用,这名老师表示,“就告诉他们书本作为教材,它的编写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但时代不断变化。”

争论

该不该开经济课?

反方:

中学应重视基础知识

对于中学阶段开展偏实用主义型的经济学课程,有教育专家表示不应过早学专业知识,专业经济学课程并不适合推广。教育专家郭元婕指出,“中学教育,还是应该以教基础性知识为主,不管从这个学段来说,还是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来说,都是这个方向。涉及股票、投资、理财等方面的经济知识,都属于建构在基础知识之上的一种专业知识。在中学生连一些相应基础知识都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这种专业课程在中学校园里并不适合普遍开设,因为这些内容都不属于基础知识,即使有些说是经济金融类的基础知识,但它的本质还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专业知识,属于大学阶段的专业类学习范畴。若学校出于学生的兴趣需求,可以开设选修课或兴趣小组,但一定要让学生自愿,他们既可以选择学,也可以选择不学,还可以选择中途退出。学校绝不能一窝蜂地去开设这类课程,中学阶段还是需要强调基础知识。”

正方:

开课符合课改精神

对这类经济学课程,也有教育专家表示其符合课改精神,应该大力支持和推广。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云峰表示,“这种课程很正常,没什么问题。国家从2004年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学课程结构本身就发生变化了,国家给了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很大的空间。高中阶段的教育,孩子们其实需要更多地接触实践,更多走向专业发展,了解我们社会的动态,从这个意义上,开设经济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多了解市场经济的东西。”

编辑: 于熙 标签: 经济学 教材 炒股 课改 新教法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