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公务用车使用国产品牌的消息,再度引发舆论对于公车国产化的讨论。分析指出,公车国产化的推进过程应完善制度设计,需警惕“一窝蜂”式的盲目,防止滋生新的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打入公车市场,自主品牌也需苦练“内功”、提升自身品质。
外长表率公车国产化获赞赏
6月17日,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通过其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透露,从当日起,王毅外长的公务用车启用红旗H7。
这条简短的消息发出后不仅在汽车业界引发关注,更是引来舆论对于公务车国产化的热议。分析称,这是停滞多年的公务车国产化起步信号,今后省部级官员“座驾”或将选用红旗车,其他公务用车也将更多选用国产品牌。
据《新京报》6月18日报道,在5月30日红旗H7面向私人市场的上市发布会上,一汽轿车高管已透露,目前已有近1000辆红旗H7交付中央和地方作为部级以上公务用车。
其实,早在1994年中国公车改革起步之际,国家层面就已有公车“国产”的规定,“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以上干部,今后应使用国产轿车”。2002年出台的《政府采购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但一直以来,公车国产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实施起来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公众对公车消费强烈不满,公车采购高档车和外国车饱受诟病。分析称,在政府公车采购中,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爱攀比以及受“崇洋媚外”观念的影响,导致国产车与外国车一直处于不对等竞争,外国车享受“最惠国待遇”,而国产车却沦为看客角色。
“这次外长做出表率更换国产品牌轿车,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政府采购使用本国产品也是国际惯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称,公车国产化推进效果之所以不好,有政策执行的监管和问责问题,但是政策的执行,官员自上而下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
防止公车腐败更需制度完善
在此次外长座驾改换红旗车的消息曝出之后,就有媒体称,外交部成“八项规定”出台后首个“一把手”更换国产车的部委。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甘肃、湖南、宁夏、新疆、安徽等多个省(区)委常委会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要求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自主品牌汽车。尽管这并不是地方政府首次提出乘坐自主品牌公务车,但作为省级党委常委会的硬性规定却是首次。
不过,从省部级层面强调并以身作则推进公车国产化进程之际,亦有声音提醒,公车改换自主品牌要好事办好,必须警惕“一窝蜂”式公车国产化,防止盲目或者超额采配公车。
任建明称,公车国产化的推进过程中,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进行保障,防止不管需要不需要,动辄大面积改换公车的现象。“在原有公车没有淘汰的情况下,就跟风采购国产车,或者为了更换新车,低价处理、强制淘汰旧车,这又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年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由2010年的94.7亿元预算执行量,降至2013年的79.69亿元的预算安排,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幅为17.70亿元,居三项之首。分析认为,公车费用总体收缩有助于政府部门选购价格较为便宜的国产汽车,另一方面,如果公车采购国产化能够全面推广,公车消费还有削减空间。
但是,任建明称,近年来在公车消费预算总额压缩的背景下,一些政府部门也会想尽办法采购价格高昂的外资、合资品牌。所以,除了总的经费压缩,厉行节约,防止公车腐败还需在具体的采购环节进行管控,要更加细致的进行制度设计。
“比如,一个单位需要10辆公车,在总的采购费用下降之后,他们不是选择购置10辆国产车,而是高价购买三五辆外资、合资车,满足主要领导用车。”任建明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