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电影
文学性最终定胜负
与现时某些明星出书一样,依靠电影作为噱头只能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提供让观众对书感兴趣的途径,但最终要做到不被读者遗忘,还是必须依靠小说本身的文学性和话题性,这也是许多匆匆上马的热门电影改编剧本卖得还不如小说的原因。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上映时,曾经出过一个剧本版的小说,但销量惨淡,甚至还不如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单纯把电影的内容搬到书上没有什么看点,如果说是更丰富写那段历史的话,可能读者感兴趣的会多些。”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小说和电影分属不同的媒介,因此,读者的期待也不甚相同,有时候,甚至出现读完小说,发现和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的情况。比如说去年的话题之作《白鹿原》,在电影中虽然对白鹿两家的历史变迁也有所表现,但归根到底展现的是以田小娥为中心的生存与感情的纠葛,而如果按照陈忠实的原著小说来看,这应该是典型的“男人戏”。近期热映的大片《云图》也引发了有关电影和小说巨大差异的讨论,一些读者认为电影删去了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因此不免让观众觉得支离破碎、难以理解,甚至连感情基调也有所变化,“电影中星美和海柱的爱情故事打动了许多人,但在小说中,他们其实并不是一对,确切地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电影给许多残酷的部分披上了温暖的外衣,而这就失去了小说的部分精髓。”有读者这样评价。而对于原著粉丝的负面评价,《云图》导演沃卓斯基姐弟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无法电影化的小说”。
对于电影和小说的这种差异,《西游降魔篇》的作者今何在说:“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电影适合用来表现炫丽的视觉特效,而小说更适合用来体现内在的情感。所以电影和小说可以互相弥补,看过小说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感情,而看了电影则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小说中的世界。”
影视化
小说向剧本方向靠拢
随着影视产业越来越依赖长篇小说,除了单一作品的改编外,图书与影视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越来越明显。《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魔戒三部曲》都堪称个中典范,魔幻文学庞大的架空世界观培育了一大批粉丝,而这些粉丝又成为影视作品的忠实爱好者,电影、电视的影响力又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最终实现了影视与小说同样受欢迎的双赢局面,而且从宏观的角度看,在影视剧断档的时候,新卷本的小说出炉正好能填补上这个时间差,从而使相关话题保持持续的热度。比如,在《冰与火之歌》同名美剧第二季和第三季美剧连接断档的时候,“冰与火之歌”卷五《魔龙的狂舞》的上市再度抓紧了年轻人的眼球。自2011年《冰与火之歌》卷一同名美剧《权力的游戏》在网上热播之后,《冰与火之歌》的粉丝就呈几何数字不断上涨。去年年底新版《冰与火之歌》图书重新包装上市后,同名美剧第二季也迎来热播并在不少视频网站获得美剧点击率第一的好成绩。图书和美剧的相互辉映造就了《冰与火之歌》炙手可热的市场热度。
这种融合更深刻的影响在于,小说向剧本方向靠拢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这种系列长篇小说中。《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本来就是好莱坞的编剧,因此他的小说画面感强也在情理之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在前四部小说中,尽管用很大的篇幅构建出了令人神往的整个魔法世界,但可以看出,罗琳对于这个魔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包括各人的形象如何,并没有太过详细的描述,作者包括读者关注的重心毫无疑问地落在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的冒险故事上;而自从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版问世,玄之又玄的魔法世界终于有了实体的形象,而JK·罗琳在2003年和2005年所写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也明显更加具有实景感,也增加了许多对于类似镜头语言的场景描绘。至于这种变化是罗琳深受电影的影响无意间完成还是有意向剧本靠拢,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