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大盘点 多途径传播更能推广云南品牌
美编 胡强俊 画
什么是云南特产?你会购买什么样的云南特产?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什么样的特产有让人回味的云南味?
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这是大家对云南产品的普遍共识。不管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大家都希望找到能真正代表云南特色的产品。这个云南产品应该是超越了经济价值,更突出的是文化价值,更体现出云南特色。
聚焦特产 声音 最好把“土”字去掉
虽然是外省人,但在网上开店卖云南特色食品的老万,对云南特产也颇有些自己的见解:特产就是只有这里有,或者这里产的品质好。“亲,首先应该把‘土’字去掉,比如云南产的核桃,可以叫云南土特产,那美国产的核桃呢?亲你听过美国土特产吗?”
云南优良的自然环境,造就许多产品优良的品质,因此云南有很多东西都是特产,比如核桃、咖啡、菌类、水果等等。老万一再强调,叫它们特产,而不是土特产,因为土特产在人心里还有一定义“便宜”。“谁出门了,回来给你带点土特产,或者给领导带点土特产,一般都会收的。为啥?因为土特产就带着‘便宜、不贵’的理念”,老万认为,在宣扬云南特产时,一定不要叫它云南土特产。
在某行政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张女士,出差送礼除了茶叶、菌类等,还会考虑到鲜切花、干花,她觉得这些都能体现出“云南味”。
盘点 云南省特产大全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云南特产,虽然有的按照州市、有的按照种类来划分,但答案基本雷同,这说明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共识。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产宝库的美誉,名特产数不胜数,其中,尤以中药材、烟叶、珠宝最为有名,主要有:三七、八宝米、西畴清香木水烟筒、茶叶、活血圣药、大理石工艺品、腾冲玉器、小粒咖啡、“透心绿”、炒豆、天麻、虫草、丽江人参、松茸、雪莲花、藏红花、云南白药。
从购买地点来说,除昆明的花鸟市场、云南工艺美术商场外,丽江古城四方街、大理古城、版纳橄榄坝等旅游景点都有集中出售。
从各州市来说,昆明有云南白药、云南山茶花、云南围棋子、牙雕制品、民族服装服饰、过桥米线、羽毛画、杨林肥酒、玫瑰卤酒、卷烟、烧风度、烧火腿、烧豆腐、斑铜制品、蜡染制品。
大理有雪梨、大理石工艺品、扎染布、白族服饰、苍山杜鹃花。
其他还有象牙芒果、无眼菠萝、宝珠梨、梅子、八角、猴头菇、蜂蜜、黑木耳、松茸、三七、虫草、砂仁、宣威火腿、玫瑰大头菜、傣族烧鱼、香芋草烤鸡、滇八件点心、剑川木雕、锡制工艺品、腾冲玉器、版纳地毯、纳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编、傣族筒帕。
专家角度
角度一 云南特产需要文化底蕴
金子强 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
云南特产是什么?金子强认为,凡是沾上“云”字的都是,云酒、云茶、云子、云花等。但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其好在什么地方、特色在什么地方,不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品质,好东西也就被打了折扣。
云南文化趣味盎然、民族特色丰富,但具体到其产品上则缺乏特色,缺乏深层认识,缺乏挖掘、打造。认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特产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可以吸引别人?比如饵,它曾经是中原地区的行军干粮,但因为历史变迁,现在很多地方都销声匿迹了,只有在云南还保存着其名称和各种做法的饵。比如杨林肥酒,它跟被称为药物学《红楼梦》的《滇南本草》有何联系?
金子强认为,不能满足于简单地编故事,只有理清文化渊源,整理、认识、挖掘、传播、包装,云南特产才能契合住云南人的血脉传承,才能拉近与云南人的心理距离,也就有了吸引外地人的“云南味”。云南特产品牌的定位,要针对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来定位,每个民族饮食不同、性格不同,特色也不同,丽江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风格,这些都可以打造出民族品牌。
而另外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是,虽然“云南特产要走出去,走出去才有更大的平台”是很多人的共识,可怎么才能走出去呢?现在很多特产靠的是“单打独斗”,如果能统一起来形成品牌,效果也就好了。金子强建议,能否将文化产业与物质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用文化、历史、民族特色这些软实力,支撑起云南特产质优的硬实力。
无论是送特产还是收特产,大家都希望礼物有纪念意义。云南特产不能仅仅局限在吃上,它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比如民族特色可以体现在服饰上,同样也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上。在金子强看来,“首先要考虑礼物的精神价值、文化韵味,不要过多地用经济价值去衡量,应该让礼品回归到其本质精神。”
角度二 尝试多角度的口碑传播
胡其辉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云南自然经济地理、民族文化形成的独特产品,就是云南特产,对于外地人来说,云南特产的标签就是天然、神秘。胡其辉认为,从稀缺性来说,特有的民族文化是唯一的,蕴含其特色的产品就是唯一的。
从经济学来看,云南很多特产并没有发挥出其经济效应。以玉石为例,出自云南的原材料到外地精加工,但50%又销回了云南。还有,云南的茶叶很好,但比起龙井等中国名茶,其市场地位还有待认同、提高。宣威火腿的品质并不比金华火腿差,但为什么大家只知道金华火腿而不知道宣威火腿呢?
云南的诸多特产,都还没有形成自身价值,这跟历史传承、市场认知度、现有的包装营销等有关。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这是大家对云南产品的普遍共识。而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没有市场,就很难培育出产业。胡其辉给出的可行性对策,就是尝试一下云南特产的口碑传播,从多元角度来营销云南特产。
“我寄火腿月饼给外地朋友,他们打电话来说,这东西口味很不错呀。”胡其辉用自己的经历来解释口碑传播的精准、有效,“如果不仅仅是企业在做推广,而是从生产、经营、云南人这几个环节都在推广、都在营销,渐渐地,云南特产的名声就能出来,这种力量是不可小瞧的。”(罗南疆 实习生 黎玉娇)
来源:春城晚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