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传承:古老傣陶技艺

2012-05-09 15:40:1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云南省景洪市曼阁箐村一座普通的傣家小院内,满满当当堆放着各式各样的陶器。一位年过五旬、满身泥土的老人坐在作坊的一角,全神贯注地制作着被傣族称为“窝”的鸟型陶器。

老人手持自制的工具,反复修改已粗具雏形的陶器,在雕、捏、粘等一系列工序后,一个活灵活现似乎将要展翅高飞的鸟形陶器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这件由大象的鼻子、公鸡的头、凤凰的身子组成的陶器是用来做佛寺屋顶上沿的装饰品。赋予这件陶器生命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傣陶大师岩罕滇。

岩罕滇与傣陶技艺的渊源,可以回溯到一百多年前西双版纳古傣王宫旁的曼勒村。“那个时候整个村一共30多户人家,农闲的时候家家都用陶泥做成碗、罐、钵等形状进行烧制,以满足王宫和附近村子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忙活得热火朝天。”岩罕滇说。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多次对傣族制陶进行专门调查,认为傣族传统制陶是中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除了少量用于建筑物屋脊的装饰品和佛教礼器外,在其他场合已不大容易看得到传统的傣族陶器。另外,陶器制作的经济效益不理想,学习和从事制陶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岩罕滇告诉记者,现在只有他们家还在继续制陶工艺。“我从10岁开始就跟随着父母学习慢轮制陶技艺。长大之后也当过拖拉机手、外出打过工、做过生意,但最后还是决定再次回到父母的身边继续学习制陶工艺,希望能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怀着这样的理想,岩罕滇继续着他制陶技艺的生涯。由于用原始堆烧法烧制出来的陶器很不理想,岩罕滇就下定决心提高自己的烧陶技艺,他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和探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平地堆烧到坑烧窑再到现在封闭式的馒头窑,岩罕滇的制陶技艺逐渐有了提高。1996年,岩罕滇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

30多年过去了,今年已经60岁的岩罕滇看上去精神饱满、身体健硕,他所制作的陶艺产品不仅销往周边各地,还远销老挝、缅甸,还有很多被民间陶艺爱好者收藏。2009年,岩罕滇应邀为西双版纳州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授课,展示整个傣陶制作工艺流程。

2010年,岩罕滇所在的傣陶作坊被西双版纳州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和民族宗教局评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习所。经过几年的培养,来这里学习的学员超过了两百人,其中有村民、学生还有外国人,这些学员在这里学习后也都在为传承这一制陶技艺努力着。

几十年来,岩罕滇一直在传承制陶技艺的路上努力奋斗。如今,在景洪市曼阁箐的博宫莎湾傣陶作坊里,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上有师傅授艺,下有徒弟传承,制陶艺人的收入也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看着傣陶作坊人气日升,岩罕滇颇为欣慰,毕竟在自己的努力下,古老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得到了传承与保护。

来源:新华网 编辑:宁波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下岗工人自造“民用潜艇”

拉萨5000余名僧尼享受免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