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4月9日,英国财长戈登。布朗说,政府正准备投入更多的资金帮助罗孚度过危机。此外,在必要的时候,将对罗孚的4名控股股东进行问询。
宝马汽车在2000年拍卖罗孚汽车时,除了凤凰控股,还有另外一家英国公司参与,尽管当时的罗孚已经危机重重,缺乏竞争力,但凤凰控股仍向英国政府保证,不会压缩工厂经营规模,仅仅是小规模裁员。由此,在英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凤凰控股只花费了象征性的10英镑,就将罗孚购回英国,同时还得到了宝马4.27亿英镑的长期无息贷款。但在迄今的5年之内,凤凰控股的4个股东在罗孚总计拿走了4000万英镑的报酬,留下的却是一个烂摊子。
但也有观察人士认为,英国政府此举是为了转移公众视线。英国第三大政党自由民主党批评说,工党的动作太晚了,在罗孚一直巨额亏损的这几年,英国政府几乎无所作为。
上汽重整自主品牌大计
显而易见,在英国人眼中,目前的罗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政治选票,而对于上汽而言,罗孚的命运事关自主品牌之大计。
来自上汽相关人士的消息称,上汽集团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收购罗孚得到的技术以及车型,挂上汽的品牌,发展中高档自主轿车,直接与奥迪等品牌相抗衡。与此同时,将韩国双龙作为中低档自主产品的技术来源,以此打造上汽全系列汽车品牌。
这意味着,一旦与罗孚无缘,上汽不得不继续独立完成自主品牌开发(韩国双龙的技术优势主要在于SUV,而非轿车),而这对于上汽而言何其艰难!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看到的距离上汽自主轿车之梦最近的产品,只是一款伊斯坦纳商用车,该产品2004年初上市以来默默无闻,销量甚微。
事实上,上汽要借助国际化力量发展自主品牌,目前看来罗孚几乎是惟一的选择。一位资深车界并购专家表示,放眼全球,比较现实的轿车公司收购对象只能是罗孚,其不但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研发方面也具备实力。而且罗孚轿车有纯正的欧洲贵族血统,历史悠久颇具卖点。市场方面也还有一定的销路。目前主要的问题仅仅是资金困难,一旦盘活,前景可观。
据透露,今年3月,上汽集团曾召开内部会议,胡茂元、陈虹等高层悉数在场。会上传出消息称,上汽必须利用罗孚汽车发展自主品牌,首先树立高端形象,然后再谋求品牌向下延伸,利用双龙抢占低端市场。
如果没有意外,留给上汽最后的机会是参与罗孚破产之后的拍卖。随之而来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上汽是否有机会得到竞拍的资格,会面临哪些新的竞争对手,以及需要支付哪些新的代价。这些问题会成为接下来的另一个故事吗?
■链接罗孚为何衰落
大概在1884年首次在自行车上出现了“罗孚”(Rover)字样,意思为流浪者或领航员。1877年,罗孚公司成立。
1968年,Leyland(利兰)汽车集团成立。在该集团中,罗孚、凯旋(Triumph)和捷豹合并。
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对自己的汽车工业实行关税保护,由于这一原因,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努力多次受挫。最终英国政府对外作出了妥协,取消了关税壁垒。英国的汽车工业虽然没有面临本质上的动摇,但却开始面临外国产品的竞争。从1952年起英国开始实行分期付款赊销政策,但英国是个进口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英国政府经常会采取降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限制国内需求鼓励出口的政策。从1952年到1973年,分期付款法案修改了18次,因而造成国内需求起伏不定。英国的汽车厂家因为摸不准国内需求的脉搏都不敢贸然提高产量。比如1961年英国汽车厂的生产能力是300万辆,而实际只生产100万辆。在英国的汽车转向出口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在1960年代末出台保英镑的政策,这就使得英国汽车出口无利可图。在内需和外需都疲软的情况下,英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和销量只能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样就影响了英国汽车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剧了英国汽车工业的落伍。
1977年,为了挽救利兰公司,利兰开始与日本的本田合作,在英国开始生产本田汽车。日本是靠造廉价车起家的,利兰和日本人的合作本来是想靠制造经济型轿车从而迅速崛起,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个做法让他们丢掉了英国汽车的最后一张王牌———品牌。1986年,罗孚被英国航空买下,罗孚从女王座驾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经济型轿车。
英国航空在掌控罗孚公司6年后将其卖给宝马公司,宝马公司曾经试图恢复罗孚的高档品牌价值。宝马对罗孚彻底失去耐心后,Land Rover被卖给了福特而“罗孚”倒贴给了英国凤凰财团。(来源:南方周末/马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