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中产理财术:投股市只占总资产一成
[ 2008-05-05 14:48 ]

对投资不感兴趣

35岁的海因里希·昆茨是德国汉堡Beiersdorf公司IT部门的负责人,说到投资,他显得很“不灵”。

汉堡中心区的房价大概相当于上海内环线附近,而海因里希每月的收入超过3000欧元,为什么他不多买两套房子放着呢?

昆茨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德国一般中产阶级绝大多数都只有一套房产,因为德国的物业税很高,自住房和投资用途的房地产之间,物业税税率差距极大,一个是5%,一个达到40%,对普通工薪族而言,投资房地产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他对股市也很陌生,在德国,股市并不是很流行的一个概念,中产阶级对投资股市兴趣不大,即使有一部分人投资股票,也倾向于谨慎型投资,买基金的比较多。

那么,海因里希怎么防止自己的个人财产缩水呢?他的回答是,把钱存银行并不会导致资产缩水,因为德国已经很多年没有通货膨胀了。

欧洲失业率相当高,德国更高,2006年德国失业率排在欧盟首位,2007年排在第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德国,久违了通货膨胀。

两德刚刚合并的时候,随着原东德地区经济恢复,德国一度有过温和的通胀。2002年德国政府开始发行通货膨胀型债券,这种政府债券的利息与通货膨胀率挂钩,好让一些中产阶级抵御通货膨胀风险。但是德国这几年通货膨胀率很低,债券利息比银行利率还低,这种债券几乎被遗忘了。

海因里希说,德国中产阶级几乎不用担心资产贬值的危险,也很少关注投资,报纸上也很少看见股市大波动的消息。

甚至连商业保险,这种最稳妥的投资,他们也不太热心。海因里希认为,这是因为德国教育几乎免费,医疗几乎免费;所以他们这方面也不用考虑太多,主要是投资一些财产保险。

日常支出中,最令海因里希印象深刻的,就是缴税。德国税率相当高,一个家庭的1/3收入通常都用来缴税。

像与不像

比起“保守”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美国人对股市的热情与中国人更相似。

美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表明, 美国3亿人口中,股市开户人数多达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近27%,50%以上的家庭都涉足股票市场,股票价值占到美国家庭财产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如果你问一个美国人,你炒股吗?他会告诉你,我不炒股。40岁出头的美国安道斯公司驻华业务经理斯蒂芬3年前由公司指派到中国工作,此前他从没离开过美国。“在美国,每个家庭几乎都有股票,但他们并不‘炒股’。”斯蒂芬告诉《 望东方周刊》记者。

比起几乎每周都要换新股的中国人,美国人对一只股票的钟情可能会维持几十年。“很多人家里都藏有上一代人留下的股票。”花旗银行的一个统计显示,普通美国人平均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为两至三年,基金持有时间更长达三至四年。

“这并不是说我们美国人就不喜新厌旧,我们是没有那个条件。” 斯蒂芬的中文水平已经足够用于开玩笑,他解释说,“美国公司劳动纪律很严,我要是像你们那样上班时间看大盘,我就得卷铺盖回国。”

“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都是上班时间才开盘,但是由于劳动纪律不同,美国人大多委托基金公司来炒股,而非自己动手。”斯蒂芬坚持用这个很搞笑的理由来解释中美证券投资者的不同理财方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