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数易其稿的《工资条例》(下称《条例》)最终有望确定职工 工资增长与当地CPI挂钩。目前该条例草案已经完成,并将于近日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记者昨日从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资深劳动保障法律专家杨永琦处获悉了关于《条例》的最新信息。
据悉,这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条例》将有望在年内出台。
工资增长与当地CPI挂钩
杨永琦介绍,《条例》由国务院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具体参与起草。
该《条例》从2008年就开始制定,经过许多次调研,众多专家参与了起草和修改,中间讨论修改了数次,最终形成草案。
“毕竟工资分配的问题是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所以在《条例》的起草上,我们非常谨慎,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力求使《条例》确实有助于减小收入差距、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杨永琦表示。
据杨永琦介绍,《条例》草案共分十个部分,包括总则、原则、依据、使用范围等。条例草案核心内容突出“一低一高”,即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机制和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管工资的限制。
最低工资标准是条例草案的重点内容。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首次被写入《条例》。《条例》草案要求各省需将最低工资标准上报国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劳动者参考。
《条例》草案还首次明确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费、高温低冷及国家的各种补贴。今年上半年,全国23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但同时也出现部分企业通过增加加班时间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
备受关注的工资增长与CPI挂钩终于有了定论。《条例》草案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应充分考虑当地CPI因素。
杨永琦告诉记者,同工同酬的原则也已经被写入《条例》草案。据此,全国2000多万劳务派遣人员有可能摆脱与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遭受就业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不公正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