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陷阱”重重 小心“美丽伤害”
预付费交易猫腻多
北京的刘女士在“入会即可享受五折优惠”的诱惑下,向附近一家会所支付1万多元办理了会员卡。几个月后刘女士搬家,她找到会所希望按比例退卡,会所拒绝了退卡请求,理由是之前的“入会协议”里已经写明,刘女士付费项目是某进口品牌护肤套装,而不是会员卡。“没用完的产品可以带走,交的钱没法退!”会所的工作人员说。
“美容美发行业的预付费消费一度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屈建辉说。2011年,北京市工商、消协共受理涉及预付费类消费投诉1685件,占投诉总量的5.27%。
从北京市消协接到的投诉看,关于美容行业预付费消费的投诉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经营者销售大量会员卡后迁址、歇业、停业,但不提前告知消费者;二是服务价格随意变动;三是办理消费卡后,商家提供的服务“缩水”;四是经营者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凭证和消费记录,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缺乏证据;五是设置霸王条款,如“有效期满卡内余额一律作废”“经营者具有单方解释权”等不公平规定。
陈昶屹建议,消费者在美容消费时应当向美容院了解清楚消费方式,签约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留意商家玩“文字游戏”,从而为消费者日后维权设“绊子”。此外,在难以确定美容院资信状况时,消费者贪图折扣而购买大额的“预付费”项目,以防有些“黑店”圈钱后关门溜之大吉。
- 环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